加拿大央行昨決議拿掉關於未來升息必要的字眼,加入其他央行的行列,強化而非撤回貨幣寬鬆政策。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推遲縮減每月購債金額計畫,從匈牙利到智利等新興市場過去2個月相繼降息。
倫敦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全球經濟師費爾斯(Joachim Fels)指出,「我們正處於另一波全球寬鬆的浪頭上。」
決策者正因應另一波的全球成長降溫,這一次全球成長降溫是由開發中國家疲軟,及多數工業國家的通膨和就業成長停滯造成。風險則在於持續的量化寬鬆將吹大資產泡沫,央行之後必須善後處理。
攸關房價漲勢無以為繼的話題,從德國到紐西蘭等地蔓延開來,MSCI明晟發達市場指數(MSCI World Index)來到2007年以來高點。
紐約多倫多道明證券公司(TD Securities Inc.)利率策略師吉霍利(Richard Gilhooly)表示,「我們無疑地看到這些央行失控。」「他們一昧挹注流動性,承諾維持利率低檔。這並不正常。」
不論正常與否,全球進入量化寬鬆的環境中已達5年,貨幣決策當局矢言捍衛全球經濟不陷入通貨緊縮,並加速經濟復甦。
在先進國家,央行壓低利率至近乎零,並透過一再收購債券,膨脹資產負債表至20兆美元以上。
經濟效果卻是有限。國際貨幣基金(IMF)本月下修全球今明年經濟成長預估至2.9%和3.6%,相較於7月預估的3.1%和3.8%。富裕國家的通膨也低於多數央行樂見的2%。
央行警戒低通膨轉為通縮,物價廣泛下跌,造成家庭延後支出,公司延宕投資和招募。
倫敦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 SA)經濟部門全球主管馬庫森(Michala Marcussen),「央行憂心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另一個假的經濟啟動。」「在他們願意再考慮退場策略前,我們必須看到2到3個月的數據好轉。」(譯者:中央社劉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