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左翼視野:包容與行動是最好的致敬方式

立報/本報訊 2013.10.23 00:00
■郭耀中

這幾年入秋時節的台北,有兩個意義重大的活動經常在同一個週六舉行。一個是於較鮮為人知、於馬場町舉行的「秋祭」;一個是已成東亞盛事的「看見同性戀2.0」同志大遊行。對照兩個活動目前裡外的發展,我們看見了具體的進展,也觀察到了其中的緊張。

從1990年代開始每年舉辦的「秋祭」,是為了紀念50年代白色恐怖犧牲受難者。韓戰爆發後,底定全球冷戰局勢,同樣身陷國共內戰的台灣,許多不分省籍的青年在那段期間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判刑、槍決。近年來,儘管官方開始著墨這段塵封歷史,進行口述訪談、興蓋紀念建物等工作,國民黨主席也為此多次道歉,但仍偏向冤錯假案的調子,台灣的左翼歷史遲遲無法進入教科書中。另一方面,許多學者政客仍持續將白色恐怖化約為「二二八」單一事件,將近30年的肅殺壓迫轉化成有利兩黨政治對抗的論述,淡化其中受難者因社會主義理想而犧牲的事實,抹滅當時心向紅色祖國的受難者經歷,也正呼應「白色」所具現的「親美反共」意識形態。

轉換到另一場景,起初由性運、社運團體苦撐的同志遊行,這幾年愈來愈受到主流媒體與商業的重視,猶似嘉年華的盛況,讓參與人數逐年升高,更列入官方宣傳觀光活動之列。從去年的「婚姻平權、伴侶多元」主題到今年的遊行主題為「正視性難民,鬥陣來相挺」,可看到許多同志不但在抵禦保守團體的撻伐,也正在為如何嵌進異性戀為主的父權社會結構作努力。然而,許多不願進入、不認同主流家庭價值以及經濟條件較差的同志,包括「毀家廢婚」者、跨性別、雙性戀、用藥者等性少數,似乎在這「主流化」的過程中被擱置,甚而在立法正當化確認後,將推動同志權益最力者推向邊緣。

「秋祭」與「同志大遊行」儘管為屬性不同的活動,卻同時反映台灣許多結構性問題未被審慎面對。在政商優勢集團主推的經貿利益之外,人民只能靠自己去開展文化、社會、歷史、生態的不同可能。儀式性的活動只是一時,目的並非讓參與者在特定時間聚集暫時忘卻現實的漠視與壓迫。作為對現狀不滿的行動者,關鍵是回到日常生活後,如何面對台灣內外的現實矛盾與歷史遺緒,如何在好不容易爭取的場域中提攜弱者,繼續打造更為平等與開放的社會。包容與行動,才是宣慰過往奉獻犧牲先行者最好的致敬方式。

(台大城鄉所博士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