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社論:狄德羅3百歲

立報/本報訊 2013.10.02 00:00
生於1713年10月5日的狄德羅(Denis Diderot)3百歲冥誕即將來臨,我們特別在此對這位「啟蒙時代」的大師致敬。因為,在我們這個時代,知識越來越為分殊零碎,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為細瑣自利,反映在經濟、政治、教育和文化創造上,普遍出現僵滯化、淺碟化的現象。回顧這位「百科全書」派的思想家,其識見何其恢宏,其視野何其高遠!不禁讓我們感慨,相較於歐洲的18世紀,我們的21世紀其實需要一個新的啟蒙運動,解放思想,重建知識體系。

狄德羅出生於3百年前,但是,於今看來,他是現代的先行者,他其實更屬於我們共同的未來。

我們這個時代,「自由」毋寧是最大的價值與信仰。但是,真要論「自由」,沒有人比狄德羅的認知和實踐更為徹底。對他而言,自由並不只是做我們想做的事,而是去探索、去認識一切足以影響我們、足以決定我們生活樣態的事物。他負責主編的《百科全書:科學、藝術、工藝詳解詞典》就是例證。在物質欠缺、政治、宗教高壓的惡劣條件之下,他集結盧騷、伏爾泰、達朗貝爾等一時之俊秀豪傑,窮盡畢生之力,為人民建構一套得以獨立於專制王權、教會神權和保守經院哲學的科學知識體系。知識的大噴發,讓人們的思想從封建的束縛解放出來,從而構成了啟蒙時代集體追求自由、平等社會理想的厚實基礎。

恩格斯稱許他「為了對真理和正義的熱誠而獻出了整個生命」,如是品評,於今回顧,依然令人動容。

狄德羅對知識的好奇、熱情和全面掌握的欲望,讓他的眼界和評斷永遠走在時代最前端。也因此,在他的另外一本著作《對自然的解釋》當中,他的演化觀點超前於達爾文,而他對於物質粒子的組合和運動的推衍,也預告了量子物理和當代生物學的方向。

此外,在他與海納爾神父(abbé Raynal)合寫的《兩個印度的歷史》當中,他也最早對殖民問題做出批判,認為西方的宰制將造成大自然和原住民的巨大災難。而耗費他畢生心血的《百科全書》更是字裡行間蘊藏著對專制王權和神權迷信的嘲弄。他認為對當權者的憤怒、不滿是國民主權的基礎,也是歷史的動力,面對不公不義,每一個體都有奮起反抗的權利。這樣的認知,把我們帶回到最滾燙的現實政治,3百年前如斯,於今更甚。

台灣在政治、經濟、媒體等面向長期以來淺碟化、細瑣化的現象令人憂心,我們認為,一個「再啟蒙」的時代應該到來,以狄德羅做為典範,擴展知識面向,激發人民對科學、哲學、思想的熱情,厚植理性批判的能量,為追尋一個更為進步、理想的社會而共同努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