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中文熱發酵 來台泰生增10倍

立報/本報訊 2013.09.08 00:00
【記者黃文鈴專訪】十年前,泰國吹起一股中文學習熱,原本「日本語」佔了補習班廣告看板大半面積,隨著中國與泰國經濟交流頻繁,中文成了補習班熱門外語。泰國學生看好這股中文熱,紛紛來台求學。2001年,泰國學生在台人數僅162人,今年已逾千名,成長10倍之多。台灣教育究竟哪裡吸引他們?

課程專業 獎學金豐厚

泰國在台學生會會長陳錦新說,自己是因為老師推薦來台念機械工程,台灣的資工、電機、機械工程課程比泰國大學更專業。以他就讀的台科大為例,由於學校願意投入資金,實驗器材、材料供應充足,學生能盡情做實驗,多數泰國大學受制於經費,學生有想法但苦無資源做實驗。他分析,泰國學生來台就學的動機,除了部分領域較為專業外,教育部提供的獎學金及泰國的中文熱是兩大主因。

目前就讀台灣大學法律所的陳光合是2011年台灣獎學金得主,該年規定就讀研究所碩、博士班每人每月有3萬元獎學金,但包括大學部,每年僅11個名額。2013年更增加至受獎生學雜費上限補助4萬元,每月碩博生有2萬元生活補助金。

▲台科大機械工程博士班的陳錦新是泰國在台學生會的會長,他認為台灣的電機工程教育十分突出,決定來台就讀。(圖文/楊子磊)

除了台灣獎學金外,各大學也提供金額不一的獎學金。台大歷史所碩二生的郭瑞音從小喜歡中國歷史,也愛讀繁體字,立定志向打算先來台灣學一年中文,再考台大歷史系研究所,沒想到一舉錄取台灣大學外籍生獎學金,她說,校內獎學金分成每月1萬、2萬新台幣兩種,受獎期限最長兩年。

也有部分泰國學生,即使沒申請到獎學金仍決定自費來台就學。目前就讀台師大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的邱佩佩衡量在泰國念研究所花費10萬台幣不到,來台灣求學,一整年花費包含學雜費、生活費與房租,大概20萬元,比留學英美動輒百萬計算,收費相對低廉。

▲台師大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的邱佩佩是移居泰國第5代的華僑,她的目標是取得學位後,回泰國擔任華文教師。(圖文/楊子磊)

不僅如此,她說,在泰國開設華語教學的研究所幾乎沒有,未來拿到華語教學碩士文憑回去教書,會相當吃香。邱佩佩說,在泰國的這股中文熱大概興起於11、12年前,雖然還不致於壓倒英文在泰國第二外語的地位,但在泰國愈來愈多幼稚園乾脆標榜中、泰、英三語教學,讓孩子從小就習慣三語環境。

研究生活環境皆優

除了應屆畢業生就選擇來台升學,也有一部分已有工作經驗的泰國人來台進修。原本擔任清萊皇太后大學泰中翻譯講師的鄭佩佩,以留職半薪的方式來台攻讀台師大翻譯所博士。她分析,一來泰國沒有翻譯專長的博士班,二來亞洲提供翻譯博士課程的只有北京、上海、香港與師大,考慮到師大的教學質量較佳,教授也多為留學英美的師資,台灣生活環境也不如香港壓力大,她最後選擇師大。

就讀歷史所的郭瑞音則認為,泰國的歷史系教授對於中國朝代研究沒有台灣專精,研究資料也相較匱乏,而且台灣故宮仍保有許多古物。她說,決定來台之前,她曾來台好幾次,第一次是和泰國團一起到師大研讀華語文一個半月,生活在這裡吃到的食物、遇到的人她都很喜歡。

遭逢偏見 哭笑不得

只是,面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這群泰國學生難免遇到文化衝擊。部分原因來自於台灣十分普遍的泰勞。邱佩佩說,泰國學生與泰勞平時幾乎沒有接觸,她曾遇過歐巴桑直接問她:「妳從泰國來,為什麼這麼白?這麼漂亮?」她不解,難道泰國人就一定很醜很黑嗎?

陳光合也說,曾經有個學妹從機場到學校的路上,被計程車司機問道:「妳從泰國來,是來台灣找老公的嗎?」學妹即使生氣卻無可奈何。

邱佩佩說,有些沒去過泰國的人,對泰國有誤解,讓她覺得「有點看不起泰國的感覺」。有同學問過她:「妳在泰國都騎大象上學嗎?妳家有幾頭大象?」讓她哭笑不得。陳錦新也說,沒去過泰國的人,也會很驚訝曼谷有捷運, 以為泰國人和其他東南亞國家一樣落後,也有人以為泰國人都用手抓飯吃。

對於這些誤解,他笑笑地說,剛開始聽到難免生氣,他只能建議這些朋友到泰國觀光,看看與台北幾乎一樣繁榮的曼谷街頭,不要再被50年代的泰國老電影誤導了。

政治娛樂 外生更融入台灣

陳光合觀察,20、30歲左右的台灣人其實對泰國有基本了解,很喜歡到泰國玩,但老一輩的人可能還停留在過去的觀念,誤以為泰國是個落後國家。他認為,台灣一般而言是個多元文化接受度頗高的國家,朋友裡甚至有些人會說一點泰語。他建議想到台灣留學的外國學生,至少要有基礎中文程度,若是中文授課的課程,才不會一開始就遭受太大打擊。

▲目前就讀於台大法律研究所博士班的泰籍學生陳光合,來台前,曾於大連理工大學學過一年多的中文。(圖文/楊子磊)

邱佩佩建議,學校可以多開設給國際學生的基礎生活中文課程,協助外籍學生融入台灣生活,讓外籍生研讀課業之餘,也能和同學們盡情聊台灣娛樂新聞和政治近況,感覺更有台灣味。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