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aad Faruque/flickr
人類對大腦運作的知識仍然有限,真的有辦法複製人腦嗎?近日,IBM認知運算研究中心創辦人馬德哈(Dharmendra Modha),受訪時也坦承這點,但馬德哈和他的團隊仍不放棄嘗試。
這項複製人腦計畫始於2006年,按照計畫,他們將套過電腦硬體和軟體開發生物智能,先以機器模擬老鼠大腦,再到貓、猴子等動物,最後發展到人腦。
最近馬德哈團隊宣布一項消息,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新的程式語言,專門建構模仿人腦理解世界、分辨歧異和立即反應的應用程式。團隊預期未來這種技術可應用在引導盲人,或探測及探勘等等。壞消息是,短期內這種技術還無法問世。
馬德哈團隊正在打造一種新型、與人腦更相似的晶片和新的編程語言,不過目前該團隊連老鼠或貓的大腦都尚未複製成功,只嘗試過複製部分的大腦系統,也發現以目前的技術不可能再有任何進展。
馬德哈團隊研發了一款神經突觸核心(neurosynaptic core)的晶片,晶片避開了傳統電腦設計,上面包含了模擬神經元和神經元突觸的硬體。馬德哈表示,這款晶片打破了過去的電腦架構,整合了處理器、記憶體、通信設備。如此可拼湊多個晶片,形成龐大模擬神經元和突觸系統。
新軟體方面,新的編程語言能夠高度適應模擬大腦感知外界環境方面的應用,馬德哈表示,如果使用現有的編程語言套用在IBM開發的新架構,極不適合。新的編程語言是配合硬體的軟體開發工具,而採用新的編程語言,程式人員將能夠輕易開發出偵測聲音和辨別顏色的軟體模組。
除了IBM打算重塑電腦運算的硬體基礎外,該領域也有另一派人馬正嘗試著不同的方法。今年3月被Google收購的DNNResearch則試圖以深度學習(Deep Learnin),利用現有的電腦硬體模擬大腦行為,而辛頓的演算研究成果目前已經應用在Android手機。
也就是說的人工智能研究相當實用,而馬德哈的研究是將目標放得更遠,他說IBM的新硬體基礎可與辛頓的研究或其他的演算系統合作來複製人腦的行為。
史丹佛大學、專攻平行語言和編程語言的歐魯庫頓教授( Kunle Olukotun)表示,這項研究絕對有價值,但其目標短期內很難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