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大橋毀夕陽 學者:登錄文化景觀

立報/本報訊 2013.08.28 00:00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台灣八景之一的「淡水夕照」孕育了陳澄波、廖繼春創作歷史名畫,激發葉俊麟寫下膾炙人口的《淡水暮色》一曲,不過新北市政府預計2016年在河口兩岸興建淡江大橋,淡水夕景將成絕響,在地文化工作者28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文化部應立即介入,將「淡水河口及夕照」指定為文化景觀。

▲ 天氣晴朗,夕陽伴隨著淡水河景,更添遊興。圖攝於2011年11月22日。(圖/中央社)

環保署在今年6月19日通過爭議20多年的淡江大橋建設案,該案預計花費147億元,連結八里和淡水。文化工作者認為,淡水河口具神話、歷史意義,過去曾是清法戰爭主戰場,台灣重要的外籍傳教士馬偕博士便是從此河口上岸的。此外,淡水夕照激發了許多藝術家的創作,符合文資法中「人類與自然互動而形成的景觀」的特質。

應兼顧全民權益與文化象徵

文化景觀的重點在於是視野保存。淡大建築系教授劉欣蓉以日本京都大文字祭為例指出,日本京都為了維持城市傳統的文化景觀,限制了「大文字祭範圍」都市建築的高度,就是為了讓都市的居民、外國遊客可永久欣賞到這樣的美景;她呼籲,建案設計必須兼顧全民權益和文化象徵意涵才是。

▲淡大建築系助理教授劉欣蓉指出,建案應考量全民權益及文化象徵意涵。

台灣思維停留在80年前

曾擔任新北市都市計畫審議委員會委員的趙家麟表示,城市景觀和城市文化息息相關,台灣至今仍選擇在河口建大橋是非常落後的觀念,舉凡雪梨、舊金山大橋等在河口興建的大橋都是在1930年落成,可見台灣建設思維仍然停留在80年前。

▲曾擔任新北市都市計畫審議委員會委員的趙家麟在會中表示,在都市生活的人精神壓力大需要紓壓,而淡水是台北人放鬆身心的好地方,應該被好好保護。(圖文/實習攝影陳仁萱)

考量經濟與文化的平衡

「淡江大橋建設案必須考量經濟與文化的平衡!」台灣聲樂教父曾道雄則舉法國萊茵河建橋爭議案例表示,現今各國在建設橋樑都有一個共識,就是不能建在景觀最美的地方,淡江大橋建設案必有可取代的方案,他憂心,若依照現今方案,未來後世子孫將只能透過圖畫看淡江夕照。

淡江大橋建設案仍在環保署審議時,在地文化工作者曾多次向新北市文化局申請指定為「文化景觀」,不過卻被回覆「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4條規定,文化景觀為人與自然互動而形成的景觀,『淡水夕照』是自然形成,並非文化景觀的範疇。」新北市文化局文資科長曾繼田28日出席記者會再度重申,並指出,淡水河口和夕照是兩件事,沙崙也可看到夕照,不應做此串聯。

此說引發現場一陣譁然。文化部文資局副局長粘振裕表示,淡江大橋的文資認定為地方權責,中央無法插手,不過會進行行政指導,建議新北市文化局能將淡江夕照的文資申請放入文資審議會討論,而非一紙公文回覆陳情民眾。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