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欣建築/羅馬屠宰場 蛻變成校園設計Studio

欣傳媒/欣傳媒 2013.07.24 00:00

欣傳媒 | 編譯蘇琨峯/綜合報導

義大利羅馬的卡薩特斯塔西歐區(Testaccio)在過去10年內,可說是城市轉型計畫的搖籃。這區域對於都市計畫發展上具有指標性的意義。在計畫的挑戰上,不但需反映出該城市的文化與建築風格,更重要的是,需要重新復原現存的區域與空間,並整合至複雜的新後工業城市模式(new post- industrial urban mode)中。

於1880至1890年間,該地區建立了一間當時可說是最為先進的屠宰場。整體的建築風格簡潔,矩形設計的空間,磚牆與凝灰岩的牆面上有著規則間距的開窗,而人字型的屋頂則由波隆索(Polonceau)鐵桁架所支撐。

在羅馬有關19世紀時的公共工程考古考查中,這個屠宰場便是一個建物再利用中最佳例子。這建物曾進行了幾次的翻修以符合當時不同目的的使用。而現在,建物則由當地政府及羅馬第三大學(Roma 3 University)所共同使用。

義大利的海島建築師事務所(Insula studio)在2001至2003年間開始,對這建物及整個地區實施了可行性的重建及主題設計研究計畫,以及讓該大學繼續使用。這項計畫被視為一破壞與保存間的平衡,因為在計畫中不但對需對建物內部進行保存及復原,亦需拆除部份的建物。

六號建物(Pavilion 6)中的廁所及電力發電所,以及第七號建物(Pavilion 7)中一面大牆(85 x15x10公尺)及屋頂上四面大型天窗將會先被拆除,目的是為了能提供三個工作坊,及一間擁有260個座位的教室。建築團隊選擇加高原建物的高度以增加可使用的空間,並用三個隔音的鋼結構板分別創造出數個空間。空間中並採用了部份透明、直線型、輕盈,且由鋼材、木材及玻璃材質所組成的横隔板,而板上也塗上了藍、白及灰色,增加及空間的色彩感。

教室內為依據需求而重新設計的幾何型講台及懸空延伸的牆桌,亦更加表現出學術上的氣氛。

而今年剛完工的建物(Pavilion 2B),則提供了靈活的空間可供教室及工作坊的使用,也可當作是個收藏建築學院作品的場所。

在之前的改造中,建築團隊透過利用活動分隔板方式,以不破壞的方式,在840平方公尺的內部空間中進行空間的利用。團隊並在桁架間下設計了可摺疊式的六面活動牆,隨時可依據活動所需創造出不同大小的活動空間,在桁架中營造出鋼架與玻璃間的穩定感覺,以及桁架中央部份那長9公尺、寬3公尺的不透明部份,讓光線能更柔和地灑進室內。

【延伸資訊】

http://bit.ly/10iuKty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http://solomo.xinmedia.com/archi/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