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面對青年貧窮化:待用熱潮下的愛心正義

立報/本報訊 2013.06.06 00:00
■劉侑學

前陣子網路吹起一股「愛心」熱潮,一張源自於國外關於「待用咖啡」的照片與文字說明不斷地在網路上轉載流傳,經過媒體大幅報導並大加讚賞「待用善舉」之後,台灣不少店家也加入慈善的行列,紛紛提供待用服務,一夕之間「待用碗麵」、「待用麵包」、「待用便當」……陸續出籠,連寵物都有「待用飼料」可以取用。國人愛心不落人後、甚至爭先恐後地向店家預購「待用餐食」,更有許多積極的善心人士,主動建構待用店家的資訊平台,讓窮人可以「上網」按圖索驥得到溫飽。

待用咖啡的起源

今年3月,英國《獨立報》出現一則關於待用咖啡的報導,內容提到時下許多咖啡店允許客人「寄杯」,但不是為方便自己往後可以取用,而是提供給任何想喝咖啡卻無力負擔的窮人,而且不需要附上任何證明文件。

這個想法起源於義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不久後傳到保加利亞,超過150家咖啡店開始響應這項活動。很快的,這股風潮吹到美國、英國、俄羅斯、加拿大、澳洲、亞洲國家等,都可以在當地的咖啡店點購待用咖啡。

事實上,待用活動對店家而言是個穩賺不賠的生意,一方面可以藉由參與活動獲得慈善愛心的名聲,另一方面又可以帶來人潮與宣傳效果。因此不到一個月後,咖啡連鎖店的龍頭——星巴克也隨即決定在英國分店提供待用咖啡的服務,當地行銷副總裁進一步指出:「消費者每購買一杯待用咖啡,我們就供應咖啡給長期合作的社區慈善伙伴——綠洲(Oasis),透過英國各地社區中心將咖啡配送到各個角落,……並將每杯待用咖啡的收入捐贈給綠洲……。」

▲倫敦的行人路過一家星巴克分店,圖攝於2008年11月25日。(圖文/路透)

不過諷刺的是,去年底星巴克才遭到英國社會團體「UK Uncut」佔領40家分店,點名13年來營業收入與付出的公司稅之間不成比例,根本不到營業額的1%,過去3年營收高達4億英鎊卻毫分未繳,國會議員也針對跨國企業的避稅行徑提出質詢,一時間引發公共輿論的關注壓力,重創長久以來建立的企業形象,迫使星巴克承諾在未來的兩年將分別繳納1千萬英鎊的營所稅,試圖平息眾怒。

愛心慈善的廉價正義

在待用咖啡受到社會大眾高度評價與肯定同時,也出現少數反思質疑的聲音,例如認為在缺乏監督機制之下,無論是店家或者是使用者都可能存有篩選對象的困難,以及不可避免的潛在道德風險,造成最需要的人反而得不到幫助,失去這個活動原本的美意。另外,有學者則指出,待用餐食提醒我們,必須回歸思索現行救濟機制所隱含的運作失靈或結構限制。

然而,對於待用餐食的負向批評似流於技術層次的討論,反倒忽略大眾集體愛心狂熱的背後,有著更值得深思的議題。實際上,行善義舉恰好反映出現實社會嚴重的貧窮危機,窮人數量的增加或貧窮程度的深化,才撐大了愛心可以施展的空間。更重要的是,慈善的暖風巧妙地吹熄窮困的怒火,忘記挑戰巨大的不公義結構,愛心終將成為複製貧窮與不公的幫凶。

如果稅制與社會移轉是弭平貧窮風險與兩極差距的有效政策工具,台灣現階段的表現顯然不及格。《天下雜誌》在去年9月與今年5月都分別以封面故事分析因為當前的不公稅制,台灣已經淪為富人的低稅天堂。

根據雜誌的報導,台灣的租稅負擔佔GDP的比重,比美國、日本、香港、新加坡、中國大陸,就連長期視為競爭對手的韓國都來得低,一路從1990年代的20%下調至2011年的12.8%,為世界第7低的國家;此外,課稅制度漏洞百出、減稅條例連年不斷推陳出新,譬如眾所皆知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導致企業租稅負擔率在亞洲四小龍之中最低;另有少數稅制的進步立法,也在藍綠聯手否決下闖關失敗。獨厚資本家、偏袒富人的稅制結構,本來帶有重分配任務的制度全然失靈,貧富差距逐年擴大。

當社會氛圍充斥著歌頌慈善之際,就容易衍生相伴而來危險,一則是忽視多數的愛心活動本質上是窮人間互助取暖,二來錯認少許願意投身公益的財團是大善人(卻一面忙著避稅、呼籲減稅)。我們認為整體社會不應追求隨喜隨心的殘補正義,而該是致力於撼動既得利益者所身處的不公平權力結構,更富平等正義、少貧窮的美好社會才可能來臨。

(前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