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民進黨的台灣夢與中國結

美麗島電子報/陳淞山 2013.05.09 00:00
倘若沒有謝長廷的登陸訪問,恐怕蘇貞昌黨主席不願也不會在現在這個時刻正式面對處理「台灣如何因應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變局」,因為他似乎認為唯有明年五月連任黨主席之後才須要認真思考兩岸問題;倘若沒有謝長廷今年以來積極處理與中國大陸的交流及互動往來的關係,則甫成軍的中國事務委員會恐怕也只能各抒己見、集思廣義談談台灣的兩岸問題與現象,無法真正為民進黨的兩岸困境與政治罩門尋求可能解套的長遠策略,更遑論能夠展現積極面對中國大陸的「兩岸融和」根本問題。

也正因為如此微妙的蘇、謝政治競爭與競合關係,民進黨才會在此時刻積極面對處理中共領導人的「中國夢」問題,以台灣的主權、安全、人權與賺錢的務實角度去勾勒出「台灣夢」的具體內容與價值,並尋求與「中國夢」對接與相融的可能途徑與契機。的確,因為有謝長廷的積極面對與勇敢前進,我們似乎也真正看到蘇主席正在蛻變,正在揚棄舊有的政治權謀運作心態與行為,為民進黨的兩岸路線轉型鋪墊新的政治動力。這才是蘇、謝微妙政治關係該發展的良性競爭政治契機,相信這是大家想看到的民進黨,儘管派系林立、天王各自坐擁山頭,但面對最艱難的兩岸問題,應該在「既競爭又合作」的政治關係中找到整合黨內的「共識基礎」一致對外,民進黨也才有改變目前台灣多數民眾不信任該黨有能力處理兩岸事務的政治印象,屆時,重返執政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其實,民進黨內政治領袖與天王的政治競爭關係原本就是政黨政治與民主多元國家的常態,黨主席或總統提名資格的競爭本來就是正常的政治現象,尤其是蘇、蔡、謝、游四者的關係既是競爭也是合作,只要能對黨的整體發展與戰鬥力有正面幫助,不論是蘇拉游合作或蔡拉謝結盟都是正常合理的政治佈局,其中就連有無支持參選六都直轄市長的可能「政治交易」也應用平常心看待,只要不破壞黨的團結、整體戰力以及政治形象都不能用「政治道德」或「政治權謀」的觀點去加以評價,畢竟政治就是「拉幫結派」,完全以政治實力與民意檢驗為依歸。

因此,既然跨出了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的第一步,民進黨就是要正視面對兩岸問題,到底兩岸需不需要政治對話與談判?條件與時機點應如何釐定?兩岸倘若需要政治談判,共識基礎在哪裡?要談的主體、內容與方向有哪些問題必須衡量?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是該冷靜思考這些錯綜複雜的兩岸問題並提出具體的主張與內容,我們相信蘇、蔡、謝、游等政治領袖應該有足夠的政治經驗與智慧對這些問題提出看法與主張,經過多方討論與溝通協調後整合出黨的基本立場與具體政策方案。民進黨的兩岸問題不是天王,也不是派系的個別問題,也不該是用來鬥爭政治對手的工具或籌碼,我們更希望這些天王或政治領袖能夠拋棄個人政治利益的思考,完全以黨的精神、價值以及黨的發展做衡量、做決策,為台灣如何面對中國大陸找出新的定位與方向,這才是負責任的政黨以及該盡政治義務的民進黨政治領袖被外界所期待應發揮的效果。

從「四個如果」、「事實主權」、「住民自決公投黨綱」到「台灣前途決議文」,民進黨歷經不同時期、不同政治環境做出了與時俱進的台灣前途定位與兩岸關係變化的具體共識與政治主張,經過2008、2012兩次總統大選的政治洗禮,民進黨更應該正確認清其兩岸困境與政治罩門到底在哪裡?如今,既然已經成立了兼容各方派系與政治領袖的中國事務委員會,更應該透過這個政治平台拿出一套具體的可行方案,處理台灣與中國大陸關係定位的主張,處理民、共交流、互動往來與對話的政治策略與方向。

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政治關係已經從政治對抗走向政治和解,以後更可能往政治合作或融合的方向發展,民進黨是該拋棄敵視中國大陸或「反中」的政治情結,找到可以與中國大陸和平共存及交流對話的新政治主張,而民進黨的政治天王更有共同的責任與承擔來一起面對兩岸問題,不僅要能夠找到整合黨內共識的具體政策方向,同時也要尋求可以跟中共當局解開政治對話僵局的可能方案。我們更衷心期待,謝長廷能夠繼續扮演開路先鋒的政治角色,帶動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政治動力,勇於提出讓大家可以聚焦討論的兩岸問題,也希望看到蔡英文做為國際談判與兩岸事務專家的政治領袖,能拿出具體可行的「台灣共識」藍圖,同時,也更期待已經開始蛻變的蘇貞昌黨主席扮演好整合共識的「召集人」功能,策動游錫堃、陳菊、賴清德等政治菁英為黨的「重返執政」新兩岸路線定位發揮所長,則中國事務委員會的運作與功能更能為外界所正面肯定,這是民進黨的政治機遇,也是為台灣找正確出路的政治契機,值得觀察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