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吃甜點有幸福的感覺?常吃更容易憂鬱

欣傳媒/丁彥伶/台北報導 2013.03.26 00:00

「心情不好,趕快吃巧克力!」很多人都聽說過,甜食可以讓人心情變好,不過董氏基金會提醒,據近年來的研究卻發現,常吃甜食的人,罹患憂鬱症的機率反而提高,甚至可能高出兩倍以上。

董氏基金會蒐集近年來的多項和吃甜食有關的研究報告,從英國倫敦大學,在2009年發表於英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的研究中顯示,追蹤5年共3486名的中年男女,發現攝取愈多甜食、油炸食品、加工肉品、精製穀物等,罹患憂鬱症比例愈高,但攝取愈多全穀、蔬果、魚類等天然食物,罹患憂鬱症比例會愈低。

而據澳洲墨爾本大學2010年,刊登在美國精神病學期刊的研究,追蹤10年共1046位20到93歲的女性進行分析發現,常吃漢堡、披薩、白麵包、加工肉品、洋芋片、砂糖、調味乳和啤酒等加工食品的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會比常吃全穀、蔬果、魚、牛肉等天然食物的女性高出2.34倍。

在2011年西班牙拉斯帕馬斯大學與格拉納達大學,發表於公共衛生營養期刊的研究也顯示,在6年內追蹤8964名受試者後,發現常吃漢堡、披薩、可頌和甜甜圈等不健康食物的人,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會高出49%,顯示說「甜食可讓人快樂」的說法是錯的,而天然、未過度加工的食物對情緒才真的有正向作用。

很多甜食業者,常打出「吃了有幸福的感覺」,但其實甜點讓人血糖快速上升,幸福快樂的感覺很短暫,相反的,高糖食物讓人血糖快速上升,下降也非常快速,當血糖快速下降,反而會讓人心情和生理都受到影響。

董氏基金會提醒,對發育中的青少年來說,飲食品質對心智健康更是有重大的影響。據澳洲墨爾本大學2010年發表於澳洲及紐西蘭精神病學期刊的研究,在調查7114位10到14歲青少年的研究中,發現心智較健康的青少年,有每天吃早餐、攝取達兩份水果和四份蔬菜,及至少喝一次低脂乳品等良好飲食行為。

再進行兩年的後續追蹤後更發現,當飲食行為改變,青少年身心也會跟著產生變化,顯示充足營養和培養良好的飲食行為,有助於預防和降低青少年憂鬱的機率。董氏基金會提醒,很多人習慣性藉吃發洩壓力,卻忽略高油糖鹽食物是讓情緒低落的隱形殺手,反而把憂鬱的根源吃下肚。

而吃了太多食物,也導致油糖鹽上癮、肥胖、代謝症候群等問題,甚至可能因大吃大喝感到罪惡,更加重壞情緒。因此提醒,少吃高熱量低營養的糖果糕餅、油炸速食,多選擇全穀、蔬果、魚類、牛奶等穩定情緒的開心食物,均衡飲食、定時運動才是抒解壓力的好方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