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窮,我只是沒錢 香蕉傳奇》將時空拉回50年代的南台灣,透過當時盛產的香蕉,及蕉農對抗逆境的頑強生命力,彷彿反映出一場舊時代辛酸史,是懷念的聲語、也是奮鬥的真相。
導演聶華勳從事電影行業多年,曾擔任賣座軍教喜劇《報告班長》系列三、四、五、六集的副導,他表示,《我不窮,我只是沒錢 香蕉傳奇》緣於本片編劇的一齣舞台劇作品《金蕉歲月》,從中理出一條與當今社會較具共通性的故事主軸:「也就是說,寫實描繪那個農業社會,年輕人胼手胝足創業的經過,讓現代年輕人了解舊時代的人比現在的人還要快樂,也藉由電影,體現台灣人的精神價值。」透過梅芳阿姨一句:「土地就是一個百寶箱。」將電影宗旨詮釋得淋漓盡致。「那個美好的年代,我們要留下來的,是什麼?」聶華勳在台北長大,這回深入旗山,史料搜集做得相當用心,經過一年多的研究、考察……宛如一場身心洗禮,也就更能設身處地了解當今農業的處境。
「就像片中一場驚心動魄的風災,讓收成血本無歸,這些風災週而復始,每年突發而來威脅農民的生計,相對,農民卻得不到應有的保障……這些貼近庶民心境的聲語,透過梅芳飾演的阿嬤一角傳達出來,意義格外重大。」
要強化這些聲語的說服力,時代氛圍的擬真,是一大關鍵,也是難題。光為重建50年代的場景,劇組便煞費苦心……。為了忠於史實,各個屋景皆慎重挑選,前製便耗費可觀的時間、心力。這些辛苦是值得的,他們找到一座歷史悠久的糖廠,更有一大片堪以重現全盛榮景的蕉園。再加上美術團隊精心打造,整個旗山,也彷彿重回50年代的光景,釋發出陣陣蕉香。此外,導演特請來真正的產銷班來支援演出眾多農民,面對一干素人演員,聶華勳導演只授與一些簡單的表演技巧,以引導出他們的本色演技:「當他們進入狀況,感動力遠遠超過我的想像……他們說:『導演啊!這就是我們!』,你可以想像,當種種情境觸發他們的不平,每一聲淒厲的吶喊,彷彿都壓抑於心中已久……」
其中一場將香蕉從產地收割、運送到碼頭的戲,讓聶導格外難忘,他回憶道:「那場戲動用了大量鄉親支援,幾乎旗山所有香蕉都割下來配合『演出』,呈現於銀幕上的效果相當壯觀。儘管辛苦,但無疑值得。如果能透過這部片,觸發讓觀眾去思索台灣土地的本源,目的就達到了……」
挾著高雄電影節售票摘冠的餘威,導演有信心,《我不窮,我只是沒錢 香蕉傳奇》會帶給觀眾截然不同的感動:「它不僅勾起上一輩的記憶,年輕人更該進戲院觀賞……現今經濟一片不景氣,這部電影正好遠從那個年代,找回一條不變的道理――只要願意打拼,一樣可以出人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