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維特專欄】扶植文創產業 找尋下個王偉忠

卡優新聞網/維特 2013.01.09 00:00

上週各媒體幾乎都在討論王偉忠與政府文創投資基金之間的爭議,對於這件事的是非對錯,每個人心中自有一把尺來衡量,所以並不是我想要討論的重點,只是當政府一再說,台灣須要產業升級及轉型時,從這個案例卻可看出政府扶植新興產業的保守心態,充其量政府做到的只是表面上的支持,但卻忽略了那些真正須要政府扶植的企業或個人。

文化部為了扶植文創產業,編列了預算委託12家創投,尋覓有潛力的投資標的,可是將近兩年下來王偉忠相關的公司,拿到了最多的投資,當然他的社會地位及實績,相對讓政府投資風險較小,可是政府投資的意義,不就是要讓一些有創意、有能力的人得到資源,進而找到第二個、第三個王偉忠嗎?

更何況我相信以王先生這樣的人,不用政府的「扶植」也依然可以把事業經營的有聲有色,如果政府仍然為了減低風險,只敢投資這種王牌製作人,那有可能找到下一個王偉忠嗎?

要扶植新興產業,政府就要有不怕投資失利的決心,並且從中找出問題,做為下次改善的依據。曾跟政府申請過補助款或投資的企業大概都知道,這中間有許多的細節,須要把握住。

馬總統在元旦時,勉勵公務人員要有「多做多對」的心態,扶植新興產業同樣也該有這樣的心態,更何況一個產業的成熟到蓬勃發展,最少也須要3、5年的時間,才看的到成果,就算這過程政府投資10家公司失敗了,但只要有3~4家可以成功,那對整體產業發展來說,仍然是正面的。

但如果老是「扶植」一些已經有點名氣的人或企業,那只會讓這產業呈現兩極化的發展,也不容易帶動新血輪的加入。一個產業的興盛,縱然要靠各家企業及工作者的努力,但政府也必須要有眼光「扶弱助強」,畢竟「扶植」真正的意義在於由小變大,而不是讓大者恆大。倘若政府主事者可以真正了解這點,那台灣新興產業的崛起才會有希望。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