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解讀新聞/南周案 習近平政改試金石

自由時報/ 2013.01.09 00:00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中共新領導人習近平至今尚未對「南方周末」換稿風波表態,在南周事件延燒的同時,傳出中央研擬改革行之多年的「勞動教養制度」,這兩件事都被視為檢視習近平宣示透明、法治的政治改革決心試金石。

英國「衛報」七日報導,南周事件引發的抗議怒火,凸顯中國的媒體審查,習近平的態度將是其政府在監控媒體一事上的觀察指標;而八日的勞教改革新聞,部分稱將在今年內停止實施勞教制度的報導被迅速撤下「消音」,令外界存疑。去年中國國營媒體在報導請願民眾被非法監禁的「黑牢」新聞時,也出現類似情況,先有報導後被撤除,並由官方否認黑牢之事。

衛報指出,中國記者在報導敏感議題上,常遭遇被噤聲、拘禁等手法威嚇;目前少有跡象顯示,中國政府禁止公開討論敏感議題的態度會有所改變,日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被外媒問到南周事件時,迅速回應「中國不存在所謂新聞審查制度」,態度可見一斑。

英國「金融時報」七日社論指出,南周事件是習近平上任後的第一個重大政治挑戰,要解決並不容易。文章指出,在中共一黨體制下,自居於法律之上的黨與法治間,存有不可調和的衝突,敦促中共遵守保障言論自由、人權和財產權的憲法,實際上是要中共限制自己的權力;這次南周或許是受習近平上任時強調要保護憲法、打擊貪腐、濫權等承諾的鼓舞,發出推動憲政的呼聲。但當面臨最緊要關頭,習近平會保護黨的權力甚於任何抽象原則。南周事件顯示中國人渴望更坦白、積極地討論中共權力本質,縱使習近平了解這對中共來說,會是開啟更多危險後續效應的開端,也應讓民眾擁有這樣的機會。

「洛杉磯時報」七日報導指出,在新領導人習近平還在調整腳步的此刻,官方任何回應,都可能立下日後新政府如何處理政治挑戰的前例。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系教授詹江說,「此事時機正好,因為新領導人剛就位」,「正處於權力真空」;然而,日前立法要求網路用戶實名制等跡象顯示,中國並不急著改革對資訊的管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