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也聊一聊教師評鑑爭議

立報/本報訊 2012.12.26 00:00
圖文■宋竑廣最近在臉書上偶然跟高中歷史老師聊到,我還珍藏著她的講義,興之所至就拿出來翻拍個幾張上傳,內容豐富多元,各個宗教的比較分析啊,歐美各文化的交流演變啊,甚至清朝時的反反毒論述都出現了,像是反禁派解釋傷害健康的問題時說:「中原土性和平,所製價廉力薄,食之不甚傷人。」現在反反毒解釋娛樂用藥也是這樣,一時舊情復燃,紛紛叫朋友過來圍觀。(參見舊文「歷史老師單兆榮 煽起學生求知欲」)

除了好評不斷之外,還有人希望我寄去給他拷貝,大家對老師的肯定自是不用說了,我寫了一段回應說:「當時老師給我一種感覺,教授支援教師教學,教師回饋並貢獻給教授喜愛學科的基層人口,產生良好的正向循環。前陣子軍公教待遇論戰,讓我想到,一個時時灌入專業知識的老師,會讓人覺得國家所給待遇十分值得。」

最近教師評鑑的新聞寫說,被好的老師教猶如上天堂,我也是這般感恩戴德,事隔快20年仍是盛讚不已地說:「以前覺得有了單老師的歷史課便有如戀愛一樣,可以靠它撐過其他無聊的課,簡直是青春的救星來著。」像這樣好的老師,我是真心覺得付她一個月10萬都不為過的;就好像蕭曉玲老師可以照顧弱勢學生到,家長大去之時,留下她的電話給孩子的程度,這種老師我不會想要給她任何形式上的要求,比方要寫報告才代表工作認真。

儘管如此,談到教師評鑑的話,以集體的立場而言,單單講這些個零星的好故事,並不是很適合拿來向社會說明;像我自己在教師討論區貼這些認真老師的故事,有時難免也會遇到老師網友說:「這只是個案」、「一定是她學生很好教才能這麼教」之類的話,所以我如果要說服老師這是一個可行的方向,還得把費心收集的好老師情報部落格搬出來,藉此細數在不同社經地區都有創新教學的範例才足以服人。

形式主義的取代法

除了要以集體(而且明確的)的作為來談,覺得教師評鑑很形式主義,不過是徒勞無功的表格的話,那取而代之的該是什麼?我自己有個學習經驗,或許可以給各位參考。

我大二的時候,有一堂必修課幾乎沒去,因為我覺得在老師必須帶領大家一起上課的狀況下,對於課本的理解並不會比自修好,我跟老師說,我不上課,但事後我可以提出比較深的追問,甚至校正課本一些錯誤,老師也就同意了。不要形式的要求,總得還是有某種證明,彼此才能接受。

不然換做你是我的老師,我光是說一句「老師我不要上課因為我自修學得比較好」,你就會信我嗎?應該也不會吧。社會上處處都是形式上的要求,政府對百姓,老闆對員工,老師對學生也是,而且老師是其中權力相對最大的,哪怕只是一個班級的老師,明天全班提早來不准下課什麼的,沒有給你集體協商空間就要照辦的,不小心提出異議還可能特別被整的。所以我想,要不要被人家用形式要求的問題,解答恐怕還是在,實質貢獻該如何被認識到吧。

比方說正面的例子,我參加過、有近5百位教師主動出席的教案比賽頒獎現場(很可惜後來沒辦了);或者經常討論教學的歷史月刊,論述豐富的性別平等教育月刊(其他反例就不說了),都會讓人感覺到老師這整個群體的平均水準不賴;總不能有蕭曉玲那種被殘害忠良的例子含冤待雪不說,還一而再再而三地有新的天涯淪落人出現,一場座談引來數百名觀眾觀看慘案到不忍卒睹,讓人覺得杏壇是怎麼了,想說,良幣要被驅逐可是需要大量劣幣的呢。

而且再這樣下去,也許社會大眾會聲討蕭老師等受難者的校長喔!進而要求嚴格的校長評鑑也不一定(咦?)

歷史老師單兆榮給的若干講義之一,埃及象形文字與數字符號的意思。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