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杜哈氣候會議達協議 京都議定書 續延至2020年

自由時報/ 2012.12.10 00:00
〔編譯張沛元、記者劉力仁/綜合報導〕長達兩週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八日在杜哈閉幕,與會近兩百國代表達成「歷史性轉折」,成功就限制排碳量、原訂今年底失效的京都議定書達成協議,決定延長其效期至二○二○年,並重申在一五年五月前草擬新的全球方案,二○年起取代京都議定書。但環保人士表示,京都議定書效期延展對遏阻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並無任何助益。

環保人士︰無助遏阻全球溫室氣體排放

這項被稱為「杜哈氣候門戶」(Doha Climate Gateway)的協議,讓目前在對付氣候變遷上唯一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京都議定書的第二階段得以落實,讓這份原訂今年底失效、要求三十五個工業化國家減碳的協議書,延長到八年後的二○二○年。不過,由於俄羅斯、日本與加拿大等國退出,使得支持與簽署京都議定書的國家(主要是歐盟二十七個會員國、澳洲、瑞士與其他八個工業化國家),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僅佔全球十五%。

杜哈協議還敦促已開發國家在財務狀況允許時,承諾撥款給開發中國家,從明年起開始撥款,且必須在二○年達到每年至少一千億美元(約兩兆九千億台幣)規模。但目前已開發國家累積資助總額僅三百億美元,歐盟、美國與日本也未承諾將持續撥款。

歐盟的氣候變遷事務專員海德嘉說,希望二○二○年新的協定能約束所有國家,包括以中國與印度為首的新興國家。

國際環保行動網絡說,聯合國氣候變遷談判未能提高碳污染的刪減量,也未能提供在京都議定書新有效期限到期前,每年撥款協助貧窮國家抗碳的任何的可信方式,開發中國家已揚言明年繼續努力。

我環保署長沈世宏表示,我國並非氣候變化綱要公約附件一中,必須減碳的工業國家,京都議定書延長八年,對我們有正面幫助,因為規範的碳交易機制將可繼續實施,有助於我們發展碳交易市場。我們自己訂定的減碳目標,二○二○年回到二○一五年的排碳水準,也不會改變。

台大大氣系教授、環保聯盟前會長徐光蓉表示,台灣的排碳量位居全球排碳國家第二十一名左右,是不折不扣的排碳大國,將會被新的議定書所嚴格規範。政府若無積極作為,譬如溫減法完善立法及配套、碳稅徵收、產業結構調整等等,將排碳量大幅下降,未來勢必遭受國際經貿制裁。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