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蔡衍明啃蘋果 學者憂只剩羶色腥

新頭殼newtalk/新頭殼newtalk 2012.11.15 00:00
新頭殼newtalk 2012.11.15 陳之馨/台北報導

壹傳媒高層證實,蔡衍明資金確定入主,壹傳媒倫理委員會委員、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管中祥回顧中國時報被收購的經驗,推測壹傳媒報導可能產生的變化。他擔心壹傳媒日後在中國新聞與兩岸報導會受到影響;此外,《蘋果日報》在新老闆複雜政商關係的影響下,可能讓蘋果只留下純粹商業經營的腥羶色特質,以往不畏權貴、揭發弊端的「蘋果精神」恐將不再。

新頭殼「星期話題」節目今(15)日邀請壹傳媒倫理委員會委員、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管中祥,分析壹傳媒在買主確定後,未來的走向風格是否會遭到改變,以及政府各單位又可從哪些角度介入這起媒體購買案,展現積極態度,還有壹傳媒員工受交易案的可能影響,以及可以採取的行動。

管中祥一開始便以「騙局」形容這場媒體交易案。他說,先前辜仲諒與黎智英就保證不會有蔡衍明資金,事態發展至今,這不僅是對員工不尊重的作法,社會也必須認清,這幾位參與交易的資本家,可信度與公信力是有問題的;而當經營者的誠信有問題,媒體公信力也會大打折扣。

管中祥說,如果檢視蔡衍明這位壹傳媒大股東就會發現,《中國時報》在被蔡衍明收購後,文人辦報的文化便受到衝擊;而《中時》前任記者游婉琪在稿件被更改後,也沒有任何中時管理階層被處分,由此可知即使蔡衍明沒有直接干預運作,也默許這種介入。

管中祥接著檢視另外兩位股東,他說王文淵的台塑集團,是會主動對批評者提告的企業,若成為媒體主管,可能影響台塑與相關企業的新聞呈現;而辜仲諒的辜家在二次金改與紅火案的角色備受爭議,原先所說的「不介入、不關說、不裁員」的承諾能否兌現,恐怕需要有所保留。

管中祥認為,這起媒體購買案也反映出媒體交易的不透明,過去不管是媒體交易、收購或是解散,員工往往都是最後一個才知道,主管機關也完全無法介入「誰經營」、「誰持股」等問題,這也是大家所不清楚的部分,但媒體對民主社會影響重大,若產業交易不透明,民主社會也會遭到嚴重危害。

管中祥呼籲,金管會在落實「產金分離」政策外,也要釐清股東是否可能透過人頭、轉投資,或其他控股方式回頭控制公司。他也提到,未來《中時》加上《蘋果》,在報業市場絕對超過35%的佔有率,若再加上《工商時報》與《旺報》等關係企業媒體,佔有率甚至可能達到50%,這部份公平會也應該有所動作。

另外,相關法規雖然還不能有所規範,但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畢竟是握有行政裁量權的行政機關,管中祥建議,NCC可在壹傳媒交易過程中召開公聽會,讓公民與各界對國家重大媒體交易案發表意見。此外,也能盡量揭露如股東、持股者等資訊,讓交易透明化,這都能展現NCC對於反對媒體壟斷的決心。

對於蔡衍明購買壹傳媒後對《中國時報》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管中祥指出,理想的狀況是讓兩家報紙媒體彼此分工,類似《中時》、《工商》的模式;但如果運作得不好,兩邊都會出現離職潮,或許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獨立記者出現,也會影響現有的報業環境。

「新聞自主不是靠老闆,而是發自員工內部對理念的堅持與捍衛的過程」,管中祥肯定蘋果日報工會的行動。他說,媒體訊息的主要生產還是在員工身上,如果員工願意透過工會爭取勞動條件以及工作自主權,這個媒體就還有發展的可能性。當然,在過程中面對資方龐大的壓力,工會與社會大眾必須要展現更大的力量。

管中祥強調,今天稍早壹電視新聞總裁陳裕鑫在個人臉書上聲明,拒絕執行「違反誠信的裁員命令」,否則就先裁他(陳裕鑫),管中祥認為,這是過去台灣媒體面臨併購裁員潮未曾看見的行動,是一個好的現象。[完整的影音請至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31088]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