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張愛玲的另一面 劇本難得露笑顏

yam蕃薯藤新聞/陳志龍 2012.09.06 00:00
張愛玲是蒼涼的,但另一面是世故的。世故裡的喜劇化,非常強烈地體現在她的電影劇本中。 1946年抗戰勝利,張愛玲因為胡蘭成的關係不見容於文壇,小說創作與發表受阻。當時經友人介紹結識導演桑弧,也開啟她的編劇生涯。首部作品是由桑弧導演的《不了情》,內容是從外地到上海擔任家庭教師的女主角和學生家長戀愛的故事電影,上映後十分賣座。隨後兩人又合作了《太太萬歲》,是一齣描寫家庭生活的喜劇,充滿一連串誤會巧合。但這部電影在當年抗戰時期推出,被批評是「小資產階級趣味」。 50 年代張愛玲到了香港,透過好友宋淇的介紹開始為電懋公司編寫劇本。第一部作品《情場如戰場》改編自美國舞台劇,一上映即大破當時香港國語片的賣座紀錄。之後陸續又為電懋寫了《人財兩得》、《六月新娘》、《桃花運》、《小兒女》等前後八部作品。後期卻因編寫《紅樓夢》,與電影公以及好友宋淇產生衝突,那段日子張愛玲曾說:「真是我這一生最糟糕的日子」。後來《紅樓夢》放棄拍攝計畫,最後為電懋寫的《魂歸離恨天》未及完成,卻因電影公司老闆陸運濤意外身亡而宣告結束。 從張愛玲的劇本類型上來說,除了少數幾部有較濃厚的文藝色彩外,其餘皆為大團圓的喜劇。故事背景也多發生在現代的香港城市中。劇情中雖也包含她的無奈妥協,但態度卻寬厚包容,而非小說裡一貫的悲涼失落。從上海時期到香港電懋時期的十二部劇本裡,我們看見了張愛玲依然精明世故,也發現充滿了小說中罕見的幽默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