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拚論文不寫專書 台灣學術危機

中央社/ 2012.08.13 00:00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3日電)在大學評鑑和升等制度影響下,台灣學者普遍專注於SCI、SSCI論文,輕忽了專書寫作,學術界憂心長期下來恐危及學術競爭力。

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黃光國今天表示,台灣學術太過重視SSCI、SCI等「指標」,追求英文寫作、一味套用國外模式,缺乏自己的論述思維。

他今天發表學術專書「中華心理學的基礎:從儒家觀點分析」,希望藉此挽救華人學術的「文化自覺」。

其實台灣重論文輕專書,積弊已深,相較之下中國大陸在學術專書的發表卻有「後來居上」的趨勢。長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邱韻如表示,近年兩岸學術交流日益頻繁,大陸學者常常一碰面,就送上一本專書當見面禮,台灣學者則無可回送。

邱韻如表示,台灣重視的SSCI、SCI指標,都需要英文寫作,因此也出現一些怪現象,每每打開電子郵件,都會收到一大堆英文編修、代寫英文論文的廣告。

學術越來越「功利化」,一味追求指標,與民眾切身相關的教科書、科普文章,因為不算「點數」,反而乏人問津。

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表示,近年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人員來台收購專書,卻湊不到預期的數量。史丹佛大學圖書館代表上個月來台訪問,也向她反應台灣紙本專書的數量大幅滑落。

周祝瑛說,關鍵在於許多大學教師升等,專書根本不列入計算,或者只算非常低的比例。大學評鑑也偏重論文指標,寫專書反而被當成「異類」。

東吳大學物理系教授劉源俊表示,大陸許多學術機構近年教科書一本一本出,台灣學子卻沒有本土最新的教科書可看,讓人非常擔心。他建議國科會、教育部、大學都要正視專書嚴重缺乏的狀況,尋求解決方式。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認為,評鑑、升等制度是學術專書減少的因素,但市場也很重要。如果市場不存在或不到一定規模,根本沒有出版商願意出版,相關問題必須做「全面性」的瞭解,沒有那麼單純。

事實上,國內許多大學也瞭解專書出版的問題,設置了專屬的出版社,例如民國85年成立的台灣大學出版中心,即師法國外作法,專門編輯、出版學術著作和教科書。近年台大還把觸角從學術界推展到社會大眾,出版許多科普、名家學思歷程等書籍。

論文、專書不可偏廢,專書的難度比論文更高,學術界應設立一定的制度,鼓勵學者從事專書寫作。另外,教授們也應該知道,寫書不能陽春白雪、曲高和寡,文句應力求淺白、有故事性,符合社會大眾的口味,如果能創作出類似「萬曆十五年」的長銷作品,就算SSCI不列入計算,也不愁沒有影響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