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看問題》弱勢農民 要的不是施捨

自由時報/ 2012.07.26 00:00
記者楊金城/特稿

廿多年前,台灣稻米生產過剩,政府開始補貼休耕田,一年二期,一分地有四千五百元休耕補貼,要農民不要種稻,現在農村人口老化,老農無力耕作了,農委會研議修改只補貼休耕一期,美其名「活化休耕田」,無異強迫農民將休耕田轉租出去,這口氣才叫農民吞不下去。

糧食政策的制定有太多考慮因素,錯綜複雜,農委會推動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稻田多元利用方案接棒以來,獎勵農民轉作雜糧等其它作物,有保價、契作和近四年力推的「小地主、大佃農」等執行政策工具,不想耕作的農民就請領休耕補貼。

修改休耕補助政策,不能只考慮一年花掉上百億元補貼經費,為了節省休耕補貼預算和獎勵農民釋出休耕田,就打算只補助休耕一期,這對不想將土地轉租出去的農民,情何以堪。

「小地主、大佃農」被吹捧成活化休耕田有用工具,讓有意從事農業生產者能擴大耕種面積,降低生產成本;實情則是為了「衝業績」,不少找代耕業者來承租休耕田,速度較快,有志務農的年輕農民卻是無投資經費或是租不到地。

「小地主」因老農有三七五減租的陰影,不願釋出休耕田供轉作,真正想從事農務的年輕人比率低。因未解決根本問題,反而政府承擔愈來愈多的「小地主」補貼,政策是失敗?成功?

休耕農請領休耕補貼,弱勢農民要的是尊嚴,不要是施捨。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