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維特專欄】企業活化資產 說穿是賣祖產

卡優新聞網/維特 2012.07.25 00:00

在景氣一片低迷中,國營事業也被要求提出經營檢討報告,但要如何做才能提升公司收益?活化資產變成了各家企業的萬靈丹,像是中油日前就表態將優先處理位在信義區的企業總部;而大同公司也將承德路七段的廠房轉賣給金控公司,當本業前途未明的時候,活化資產是快速讓現金進袋的最好方法。

不過,美其名是活化資產,說難聽一點其實就是「賣祖產」,除了國營事業之外,這些過去曾經風光的私人企業,在公司不斷成長的過程中擴建了不少廠房,因而累積了不少土地資產。

雖然站在短期的公司獲利角度來看,把閒置的土地資產處分掉,是無可厚非的事,甚至可因此激勵股價上漲,但是曾經做為台灣成功典範的企業,如今卻不能從本業獲利,反而須要賣祖產來掀起話題,這樣的景象多少讓人難以接受。

「產業轉型及再造」是這兩年很多人呼籲政府要趕快做的事,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我們並沒有看到政府及企業有哪些轉變。台灣這些曾經風光過的大企業,這十年來轉型或投資其他產業,似乎都不太成功,在資金及營收壓力的考量下,賣掉土地讓公司瞬間獲利數十億是最快的方式。

看到這樣的狀況,我不禁會想企業的下一步在哪?如果這些企業現在就須要靠處分土地才能賺錢,那當土地賣光的那一天還能做什麼?而我們看這些土地賣掉之後,大部分幾乎開發成豪宅,也就是說都是一次性的收入,並沒有長期的經濟效益,還是這就是這些企業最後的價值?如果真是如此,那台灣的未來可就岌岌可危了。

讓我們再想想看,當一個國家從個人到企業,都認為不動產是最快賺錢的工具,這個國家的未來會是如何?筆者比較期待的是,某某老牌企業轉進某某領域,在國際上的市占率已經達到多少百分比,獲利數十億,這樣才代表台灣及企業正往前邁進,單單靠活化資產而激勵股價幾天,那台灣的前景也將一步步被「賣光光」了。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