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欣講堂/從五感體驗印度的美食與文化

欣傳媒/欣傳媒 2012.06.16 00:00

圖說:在印度十分普及的「蔬菜咖哩餃」,舉世聞名,在印度人的三餐與點心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旁則是用鷹嘴豆(雞豆)製作的咖哩醬。(記者洪釧瑜攝)

欣傳媒 | 記者洪釧瑜/台北報導

致力推廣印度文化的吳德朗,今(16)日在欣講堂帶來精彩萬分、變化多端的印度美食料理,並請到已在台灣落地生根的印度廚師馬友友(MayurSrivastava)帶來道地的印度餐點,讓與會者擁有一趟動人的美食饗宴。一踏入欣講堂,鼻子聞到的,是濃郁的印度香料香氣;耳朵聽到的,是熱情的印度音樂;最幸福的是,還能品嘗道地的印度料理,從視、嗅、味、聽、觸覺五感,體驗印度的美食風情。世界文明古國的印度,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卻是在西元1947年才獨立的新興國家。印度歷經了不同的種族入侵,每一個民族都帶來了獨特的文化傳統與食物,這裡也是世界許多宗教的起源地。因此,印度美食幾千年來受到不同民族和宗教的影響,可說是印度文化淬煉的精華,從北部的高山寒泠地區,到悶熱辛辣的南印度,每一個區域的飲食都各具特色。3,800年前,伊朗山區白皮膚的民族—亞利安人,自黑海入侵印度,他們帶來了糖、薑黃、黑胡椒和引進馴化的牛,讓印度人開始喝牛奶。亞利安人原本是肉食的民族,在吠陀時代用動物祭神,歷經很長的世代,直到佛教和耆那教興起後,受到不殺生「非暴力」的原則,婆羅門祭司也開始欣賞這種慈悲精神,開始吃素食。「素食」逐漸形成佛教、耆那教、印度教這三教共同的善念,大大影響了印度次大陸的飲食文化。因此,「牛」原本是獻祭的動物,如今卻成為印度教的禁忌,這些宗教的制約直接影響印度人口味和飲食習慣,宗教的緊密結合成為印度美食的特質,直到今天,印度成為世上最大的素食之國。雖是素食,但也有不同的信仰及戒律。如:耆那教素食除了洋蔥和大蒜外的食物都不吃,就連根莖葉的疏菜,如胡蘿蔔、馬鈴薯也不吃,這是因為根莖葉的部分會長蟲,如果人們將它們吃掉,就等於是殺生的行為。此外,甜菜之類的紅色蔬果也不吃,因為紅色代表血腥。故,耆那教徒無法外食,都是吃自家的料理,因此孟賣的「便當快遞」行業因運而生,由專人至家中拿取現作的中餐,再送到家人手中。阿育吠陀的養生料理,則為養生慢活的素食,結合了瑜珈冥想跨宗教的膳食,以辣、酸、鹹、甜、苦、澀六味為訴求,講究飲食平衡。更多欣講堂訊息,請上【《欣講堂》滿足旅行的想望!】專輯!!http://www.xinmedia.com/n/featurestory_list.aspx?collectionid=117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