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apink 蘿拉 蔡阿嘎

劉以鬯 自嘲賣文維生稿匠

中時電子報/林欣誼/台北報導 2012.04.29 00:00
劉以鬯第一部長篇《酒徒》出版於六○年代,反映當時香港文人賣文維生的窘境,並藉主角之口,侃侃而談普魯斯特、喬哀思、魯迅等中外文學家,並因意識流、跳躍式的詩化語言,被稱為「中國第一部意識流小說」,入選《亞洲周刊》中文小說一百強。

劉以鬯一九一八年生於上海,一九四八年到香港,當了大半生副刊編輯,六十五歲創辦《香港文學》雜誌,身兼小說家、評論家、翻譯家。他曾自嘲是「賣文維生的稿匠」,寫過大量通俗小說,著有《酒徒》、《天堂與地獄》、《看樹看林》等多部小說與評論,作品重形式實驗。

廿一世紀後,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2046》打上劉以鬯名號,加上他多部小說集湊巧重新出版,讓他意外「翻紅」;黃國兆的《酒徒》為首度正式改編他小說的電影。

作家駱以軍昨天出席與黃國兆的映後座談,他認為電影《酒徒》描繪出香港庶民底層的生活與情感,「王家衛拍的是對舊物的深情款款,黃國兆除此之外還呈現劉以鬯的左翼情感,那種棲身在經濟結構的底層、賺一點點錢的卑微,絕望中又有溫情。」他笑說,和他看完王家衛想哭的感覺不同,「看完《酒徒》讓我很想去大街上走、去喝酒、去舞廳找女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