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網海羅盤】中研院生命大百科生物圖書館

yam蕃薯藤新聞/廖寶傑 整理報導 2012.04.27 00:00
  隨著網路及資料庫資訊科技之日新月異,生物多樣性相關之資料庫或資訊網亦如雨後春筍般地紛紛出現,這也正好符合了生物多樣性公約之要求,希望將全球生物多樣性之資訊網能夠有効地蒐集及整合,並透過各國之國家結點或入口網能夠彼此交換、相互分享,這項工作也是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研究、教育、保育及永續利用最重要的基礎建設工作。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近年建置「生命大百科生物圖書館」就是打算把在台灣出版過的所有生物圖鑑類書籍一網打盡,讓所有人都能夠輕鬆地在一個資料庫就能查詢到一個物種在多少書上出現過?而一本書又包含了什麼物種?這樣的資料庫也可成為新型態的購書指南。   生命大百科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90年代由賓州大學且負責Costa Rica INBio的Daniel Janzen所採用的species pages,後來2003年Wilson在其文章中亦清楚地予以闡明,直到2005年Wilson正式向MacArthur基金會提出申請後,才促成了此計劃之實現。這也是他在今年3月8日在美國獲頒2007 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and Design (TED)獎的表揚大會之希望演說(Conference Wish Address)中所作的呼籲,希望藉由全球科學家的共同努力,能儘快把地球上所有180萬種之物種的各類資訊均能完整地紀錄下來,並在網路上可讓全球的每一個人都能很便捷地瀏覽到每一個物種最新、最權威的資訊。   台灣生命大百科生物圖書館的建立源自生物多樣性圖書館計畫,「生物多樣性圖書館計畫」(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 BHL)是全球最大的全文數位化生物多樣性文獻遺產儲藏庫。這個計畫主要由自然歷史博物館圖書館、植物圖書館以及研究機構組成的聯盟,其組成目的是數位化、提供與保存生物多樣性文獻遺產。「生物多樣性圖書館計畫」收集全球分類學相關文獻,也是「生命大百科」(Encyclopedia of Life)裡科學文獻典藏的一部份,目前已完成1千200萬頁文字資料,目標是收集到2億頁已屬公共領域或無著作權問題的文獻。   達爾文曾說,「自然科學的有效養成必須仰賴一個大規模的圖書館。」(The cultivation of natural science cannot be efficiently carried out without reference to an extensive library.)。生命大百科生物圖書館乃基於這樣的概念,致力於收錄與台灣物種相關之圖書與文獻目錄,並登錄每筆圖書與文獻內文中所提及的物種學名,希望日後這些資料的收集能提供民眾檢索生物相關文獻的參考。生命大百科生物圖書館書目文獻資料的收集包括:1. 政府或民間出版之生物圖鑑或解說手冊;2. 有提供任何解說之出版品;3. 關於臺灣物種之碩博士論文;4. 其它與臺灣物種有關之出版物。目前整個網站已建立物種名錄與參考書目兩個主要的項目,並希望各政府單位或民眾提供未收錄的書籍供能讓生命大百科生物圖書館的資訊能夠漸漸擴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