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提醒新閣 勿被盲人瞎馬誤導

自由時報/ 2012.02.12 00:00
記者鄒景雯/特稿

陳內閣組成後,昨天召開新閣座談會,這支四十七名成員有三十二名博士的團隊,被集合起來,除了聆聽總統、院長訓話,還一同接受藍營所謂的名嘴「上課」,再究其九個小時的全部課程設計主題,不得不善意提醒所有的閣員們:此去前途多艱,千萬不要被盲人瞎馬所誤導了。

不論是老閣員或換跑道的新人,只要有一點點思辨能力的,絕對會同意一個政府的運作是否良善,最重要的成敗關鍵只是論述與溝通嗎?因此這個座談叫做「國家重大政策之論述與溝通」,開宗明義的定位與定性就錯了。論述與溝通即使不是枝節末流,也是輔助性的功能,或許可以用以選舉,但絕不是施政的主體。

馬政府四年來渾渾噩噩,從不缺打手級的政務官,也沒少過半斤鴨子八兩嘴的辯士,但是總結為什麼獲致「無能」的評價?因為主政者從來沒搞清楚問題的本質,卻以菁英的傲慢自居,以為人民「無感」,不是我做得不好,而是草民們聽不懂我講什麼,於是大家要多說、會說,就可以讓人民有感於我的能力。

從這樣的思考邏輯,不難得知,這成就的是一個浮華虛弱的政客隊伍,不是幹練務實的國家機器。

其實,針對新閣組成的特性,行政院最該召集討論的是,什麼是有效運轉政府組織的標準流程?尤其有這麼多博士佔據重要位置。學院裡的訓練,主要在鑽研已經發生的事,目的在真相的挖掘,因此須文獻回顧、調查、建立模型、解釋現象而後得出結論;但是為政,其目的在解決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性質迥然,當然要有不同的訓練。

作為一個政務官,最基本的ABC是:他必須先就未來的決策環境做出評估,建立問題意識,形成方案,做成決策,而後督導落實。評估未來決策環境的目的,經由提出假設前提,找出風險的來源,進行風險評估,進而做好風險管控。至於認識問題,在了解施政對象及其需求;從而政務官才能設定政策目標,據以做出可行方案,完成決策公諸於民。這一整套作為如果每個環節做得好,與各方的溝通才是實在的,否則即為本末倒置。

過去幾年,從馬英九以降從來沒有基本認識,甚至馬本人帶頭破壞專業,一人天馬行空由上而下交辦政策,例如平地一聲雷的ECFA,最近有個馬前卒已經坦承實施效果不彰,何以致之?馬政府恐怕至今連驗屍報告如何正確撰寫都不知道。

至於要博士們去聽名嘴開講,這種糟蹋讀書人的斯文掃地事,只能擲筆三嘆,就別提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