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山孩子上學去 系列完:傳承納西文化 培養認同為先

立報/呂淑姮 2012.02.06 00:00
【記者呂淑姮雲南報導】麗江市一如中國其他發展中都市,正在不斷快速地改變中。麗江市下轄四縣一區,寧蒗縣、永勝縣、華坪縣、玉龍納西族自治縣,以及最晚成立的古城區。全市有92%以上的面積都是山區,總人口數約114萬人,共有納西族、彝族、白族、普米族等22個少數民族。進入麗江市後,車輛要收取一筆「古城維護費」的過路費。市區景貌若以建築分類,可明顯看到以古城區千年老建築群為中心,向外不斷擴展的建設中工地。有的是正在大興土木的高檔渡假飯店區,也有的房舍是剛落成的房地產新居,廣告熱烈地向外界訴說住在麗江的美好。隨處可見的古老文字麗江市吸引遊客絡繹不絕,因著幾個著名景點:玉龍雪山、麗江古城、束河古鎮。致力發展觀光,除了硬體設施外,也要融入人文與藝術氣息,才能看見以人為主的城市。走在古城觀光區的街道,隨處可見納西族的東巴文字與中文並列的景像,在街道指示牌上、商店招牌,或是觀光客喜歡購買的禮品中,都可以看到如今世界上仍在使用、最古老的象形文字。麗江人口以納西族為主,所以不只在觀光項目中可見東巴文,在學校裡,也是學生要學習的課程。古城區七河鄉後山完小校長楊繼忠說,在小學裡的「地方與學校」課程中,主要讓學生學習關於雲南與麗江的風土民情、特產、民族特色,每星期有一節課可以學東巴文字。但因為象形字體學習不易,除了觀光發展所需或大學民族相關科系之外,幾乎不會有機會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使用到東巴文;楊繼忠說,一堂課只教一個字,學期結束後,會列入考試範圍的是與歷史人文、地理環境相關的內容,不考東巴文字。期盼語言協助文化傳承在課堂上學習納西族的文字,是麗江地區小學的特有課程。不分哪一個民族,所有上課的孩子都要學習。到了初中時,因升學與課業壓力,初中生並無民族相關課程,開始學習以考試為導向的歷史課程。也有學校會在初中時繼續教授東巴文字。麗江古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姚文華說,古城二中採取融入式教學,請美術老師在課堂上納入教東巴文字的時數,同樣的,不列入考試範圍,校方希望多數的納西族學生能夠親近自己族群的文化。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麗江工作站主任和金妮說,因社會發展變遷的關係,有許多原本住在山區農村的人,為了尋找工作機會進入城區;有的人就此在城中結婚定居,不再回到鄉間。「納西族的祖父母輩、父母這一代,都還會說納西族語。但在城區裡長大的孩子,如果家裡不說納西話,他們也漸漸變得不會說、或者對納西族感到陌生。」和金妮說,納西族目前還沒有族語流失嚴重的問題出現,因人數較多的關係,在麗江的白族或彝族、漢族,很多他族人都會說納西話。納西文化出現傳承窘境但是近年來,已經是父母輩的納西青年們發現,納西族的初中、小學孩子,慢慢地開始出現與族語、民族遠離的跡象。和金妮說,至善的麗江工作站除了負責助學計畫,也會舉辦營隊活動,希望學生對於自己的族群文化更有認同感。在官方民族政策上,雲南也有類似台灣的保障名額政策。各地政府領導政策方向者雖是書記,但在各族自治縣、區的地方首長一定是該族族人。雲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副處長胡庭澤說,各族在自治地區內的政府職務,都會有一定的名額是保障給各族人錄取;不同族群有各自的節日,到各族重大節慶時可放假過節。讓少數民族發展自我特色至善基金會執行長洪智杰則說,在麗江開辦助學計畫以來,積極與在地團體、官方合作。洪智杰以台灣的原住民族文化為例子,和麗江各地婦聯會闡述助學理念:「大陸雖有民族中學,但課程內容與一般中學沒有太多區別,念書的主要目的在於升學。當各少數民族的孩子畢業後進入主流社會,很難不被主流同化。」洪智杰強調,對少數民族學生來說,培養原生文化內涵是極重要的事,這也是讓少數民族與主流社會有所區別、發展自我特色的重要作法。麗江偏鄉少數民族面臨的困境,與台灣的原住民族群處境有其相似之處。在教育方面,無論是納西族、或是台灣的原住民各族,都缺乏學前教育資源。在國中小階段就要住校的現象、教育政策缺乏以原住民文化為主體出發的決策,都對人數少的民族不利。台灣的政府組織改造後,對於原住民族目前最需要積極推動的民族教育,以及幼兒照顧,應從部落觀點思考,才能真正顧及所有學生的民族教育權。(系列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