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外來種入侵 野溪「龍」出沒

自由時報/ 2012.01.31 00:00
〔自由時報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龍」出沒注意!亞洲水龍(又叫長鬣蜥)原產於東南亞中南半島、泰國、中國南部,近兩年卻在新北市山區野溪建立野生族群,去年起一群爬行動物愛好者陸續展開「獵龍專案」,進行捕捉以及記錄工作,希望早日移除「外來入侵種」亞洲水龍,去年至今年初已移除約200隻。

新北建立野生族群

今年是龍年,台灣野外出現一群野生的「水龍」,這些亞洲水龍,大約2年前開始悄悄地在新北市山區住下。

牠體型巨大,雄性成體最大可達90公分,體色綠色、淺綠色,雄性個體頭大,頸、背部及尾巴都有明顯的鬣鱗,頗有小龍架勢!白天牠在溪流的石頭上曬太陽、覓食,夜間在樹上睡覺,但因生性敏感,志工於日間進行移除時,只要一靠近,牠就馬上開溜躲入石縫;至夜間活動力降低,小水龍睡在2、3公尺高的樹枝上,成體睡到4公尺高處,此時移除志工們得更靠近牠捕捉,還有人一時不慎被牠反咬一口,當場血流如注!

移除長鬣蜥200隻

銘傳大學生物科技系兼任講師向高世,專長兩棲爬行動物研究,去年起與一群爬行動物愛好者進行移除工作。向高世說,首次明確發現紀錄應該是在2010年夏天,有人到山區送貨,看到水龍在馬路上曬太陽;研究人員去年輾轉得知消息,陸續展開移除。

向高世說,亞洲水龍幼體雖和黃口攀蜥差不多大,以昆蟲為食,但隨著體型漸長,只要比牠嘴巴小的動物,包括台灣本土斯文豪氏攀蜥、黃口攀蜥,白腹遊蛇,乃至蛙類、鼠類等,都可能是牠的食物;他觀察水龍的排遺,發現連溪流上空巡弋的台灣特有種白痣珈蟌(豆娘的一種),也成了牠的美食。此外,水龍對於本土攀蜥亦可能產生競爭排擠。

亞洲水龍怎麼會出現在台灣野外?研究人員懷疑有人刻意棄養。

向高世說,外來入侵種要在新棲地落地生根、繁衍後代,除非環境夠適合,否則並不容易,目前觀察亞洲水龍在台灣應只分佈於新北市山區的溪流環境,比起沙氏變色蜥、綠鬣蜥等棲地範圍擴大的外來入侵種,完整移除的機會相當大。《台灣兩棲爬行類圖鑑》作者向高世說,亞洲水龍最常見的地點包括越南、泰國、柬埔寨等亞洲東南部地區。

花蓮兆豐休閒農場爬蟲館飼養員曾世宏說,亞洲水龍在台灣成為寵物,大約是在2000年初期,近年來被發現棄養,應也是預料中事。

當年,這種蜥蜴受歡迎的原因是價錢便宜,養膩了,便有人會隨意棄養,而台灣氣候又十分適合亞洲水龍生長,在野地繁殖下一代並不困難。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