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排砂隧道 活化石門水庫 獲工程金質獎

自由時報/ 2011.11.27 00:00
估計每年可排砂百萬立方公尺

〔自由時報記者周敏鴻/大溪報導〕石門水庫長年受淤砂所苦,北區水資源局將低海拔的發電採水口改建為排砂隧道。由於這是全台首座水庫利用發電設備改建為排砂道工程,因此,獲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肯定頒發金質獎,估計每年可排砂一百萬立方公尺,讓水庫壽命延長。

興建超過四十年的石門水庫,有效蓄水量僅剩兩億萬立方公尺左右,多年的泥沙沖刷,讓水庫庫底淤積九千六百萬立方公尺的淤砂,外界甚至認為,石門水庫原來可以運作到民國一百卅年以後的壽命,縮短了近十五年。

減少水庫淤砂情形

為減少淤砂,北區水資源局民國九十八年底開工,花六億七千兩百餘萬元將原來的石門發電廠採水口改建,北水局副局長簡昭群說,發電採水口原有兩個,都位於海拔約一百七十公尺,其中一個改建將鋼管延長並繞開發電廠,直通後池。

未來一旦颱風來襲,北水局就會開啟排砂隧道,每秒鐘排放量達三百立方公尺,讓庫底淤砂可以隨水從鋼管排到後池。

簡昭群說,庫底淤砂因長年淤積,許多都已凝固,需等到颱風來襲,上游有大水沖下擾動庫底淤砂,淤砂才可能隨著放水排出水庫,平時就算開啟,也無法排砂,預估每年可排砂百萬立方公尺。

預計明年中完工

簡昭群說,這項工程具有活化水庫的特殊性,加上難度高,獲公共工程委員會肯定,預計明年年中完工,就能趕在颱風季節來臨時派上用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