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921後 地震還會來嗎?

yam蕃薯藤新聞/陳志龍 整理報導 2012.09.21 00:00
1999年9月21日發生了台灣史上最強的地震,根據中央氣象局測得的地震規模為7.3,震源深度8公里,震央在南投縣集集鎮,命名為「集集大震」(一般稱為921大地震)。地震釋出的總能量相當於三十顆廣島原子彈威力,全台灣均感受到嚴重搖晃,共持續102秒,造成2,415人死亡、11,305人受傷、失蹤29人、房屋毀損全倒51,711棟與半倒53,768棟。 這場災難給台灣帶來了慘痛的災難,不但奪走了兩千多人的生命,也摧毀了許多人的事業和財產。在有形的損失之外,還有難以估計的精神傷害。每個人在驚嚇之餘,內心都蒙上了一層陰影,時時想著「地震還會不會來?」。 地震發生的原因是板塊擠壓,造成的能量釋放所造成的,中央氣象局局長辛在勤指出,台灣介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之間,菲律賓海板塊不斷向歐亞板塊擠壓,西部斷層帶持續累積越過中央山脈的擠壓能量,當能量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發生地震,地震不一定會發生在哪一個斷層。辛在勤指出,地震發生的地方不見得是活躍的斷層帶。事實上,西部已知的斷層帶,都有發生強烈地震的潛在威脅,甚至在深度較深未被發現的「盲斷層」都會有發生地震的潛在威脅,民眾千萬不可以輕忽防震的工作。 台灣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指出,台灣的北部斷層帶上,約700年會發生一次強震,引起海嘯,1867年花蓮外海就曾發生過一次,未來幾10年活動機率不高。但位於屏東恆春外海的馬尼拉海溝一帶,仍有可能發生8到8.5規模的地震,此地區久未發生過地震,值得關注。 13年過去了,除了民眾的防震教育外,對大自然的力量我們是否從中學到教訓?在百年大震過後,我們依然不斷啃蝕我們賴以立足的這塊土地,「節能減碳」成為新政府的環境政策顯學,但落實至各部會的推動,卻被簡化為肢離破碎的技術或政策,缺乏宏觀的願景及配套。在搶救經濟、擴大內需的大旗下,公共建設對整體生態環境的影響更值得相關單位重視與深思。 【921大地震 13周年系列報導】
災難發生時 我們該怎樣自救?
團結一置 九二一精神
「能活下來,真好」 冰箱後的希望曙光 讓孫氏兄弟奇蹟生還
台灣最大的”無形”災難:電視災
不忘921教訓 廢墟成教育園區
《精彩圖輯》歷經13年 921災後重建現風華
《精彩圖輯》回顧九二一!溫暖家園成「廢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