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寒流 望僕號 味全龍

丁學良:中國不允許台灣使用「中華民國」

yam蕃薯藤新聞/欠編/綜合報導 2017.02.20 00:00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撰文,提出「台灣的『中華民國』大禮服還能穿多久」的觀點,文中表示,中國允許台灣借用這套大禮服,迄今一共有2次,但發現這樣並不划算,打算收回出租台灣的「中華民國」大禮服。 《金融時報》報導,從1990年代晚期直至2016年,中共對台系統意外地成了允許台灣借用「中華民國大禮服」的中流砥柱。但蔡政府的上台,中共已經作了一個新決策,不讓台灣「老是藉用那件大禮服又不付出高額租金」。丁學良解讀,中華民國這個稱號對於台灣社會而言,猶如是一件借來的「大禮服」,儘管不太合身,卻發揮了多種象徵的和實用的功能。 文中指出,第一次的出借,是在中國大陸執政的國民黨,最後撤退到台灣去,把支撐中華民國這個政治象徵的東西,都搬到台灣來。披掛著「中華民國』大禮服的台灣社會,獲得了巨量的實惠,至今仍然沒辦法整理出一份朝野均能夠認可的完整帳單。第二次的出借則發生在李登輝和陳水扁任期交接點的1990年代末期,直至馬英九任期結束的2016年,中共對台工作系統成了允許台灣借用『中華民國』大禮服的中流砥柱。 在有些觀察家分析裡,中共不遵行簡單的政治邏輯、反而允許台灣借用這件越來越不合身的大禮服,實在是一廂情願。然而,台灣社會從這位新的出借方手裡接過這件大禮服,實惠也得了不少,諸如經貿利益、優待台灣居民到大陸就業就學、外交邦國不被摘除等等。 不過,中共作為新的出借方,近年來越看越盤算,越是感到得不償失,台灣借用中華民國這件大禮服,能拿到的實惠盡量拿,能不作出的讓步盡量不作。這種不滿並非從蔡英文執政才開始,在馬英九執政的後半期就已經日積月累。蔡團隊的上台,是把出借方的不滿從量變轉為質變。不能再讓台灣老是藉用那件大禮服又不付出高額租金,正式宣布借用到期。 所以摘除「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外交邦國的操作就此啟動,但儘管有些台灣人士辯解,外交上的那些邦交國,除了一個以外,多數是不斷伸手的要錢國,沒它們並不影響台灣的實際利益。但丁學良質疑,倘若所有的邦交國都被摘除了,那以後的路怎麼走呢?還有2300萬的民眾怎麼辦呢?丁學良認為,兩岸斷然分開也有害,強制連接也有害,最合乎自然的,是保持有距離的「合而不一」。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