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為常見的視力退化性疾病,多好發50歲以上的中老年族群。據盛行率及經建會人口統計,推估6年後黃斑部病變人口恐破40萬大關。除了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以外,高度近視脈絡膜血管新生、糖尿病引起黃斑部水腫及視網膜靜脈阻塞(俗稱眼中風的一種),也都是常見的黃斑部病變類型,民眾應謹慎防範。另,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鄭成國說明,臨床門診中發現民眾除了對黃斑部病變疾病認識不足外,對治療也存有錯誤迷思,如:怕在眼球內打針危險、認為治療費用昂貴、治療麻煩等,反而導致延誤黃金治療時間而失去視力,得不償失。
黃斑部病變初期症狀包括視力模糊、看東西色彩不鮮明,隨著病情加劇,還可能出現看東西會變形,直線變扭曲、或視野中心出現黑影等症狀。鄭成國醫師表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常將早期模糊症狀誤認為自然老化現象,而且正常的眼睛會代替病變的眼睛看東西,因而沒發現眼睛已出現病變,且耽誤就醫,待發現時,病變的眼睛視力惡化已經相當嚴重了。因此,建議民眾可利用居家常見的方格型物品,常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檢測,即可及早發現是否有黃斑部病變的徵兆。
即使發現黃斑部病變,許多患者也因擔心在眼睛裡打針,可能會造成失明而延誤就醫,對此,鄭成國醫師解釋,眼內注射為臨床上經常使用的技術之一,因為治療所使用的針頭很細,頂多會有些表面結膜出血,不容易傷害到眼睛,故不像患者所想像的會因治療反而導致眼瞎。新生血管抑制劑有兩大治療優勢:為專門為眼睛設計的藥物,分子小較容易穿透視網膜的各組織,增加藥物在眼睛內停留的時間,幫助藥物吸收。另外,專為眼睛設計的藥物,因分子結構關係,僅有極少量會進入全身循環,因此因藥物而引起的全身性的副作用,如高血壓、中風…等發生比例不高,患者可以放心治療。
另外,鄭成國醫師說明,針對濕性老年性所引起的黃斑部病變,目前健保已給付2款新生血管抑制劑,且今年八月起,給付針數已由過去的2年6針,放寬為2年7針,較原先的給付針數增加,且不須分年申請,故讓符合給付條件的民眾可得到較足夠的治療針數;此外,臨床上,視網膜專科醫師,會以每位患者的狀況給予不同的治療計畫,所以每位患者回診及打針的頻率會不一樣。健保給付與個人化治療,解決了患者在治療費用昂貴與治療麻煩的窘境。
除了因為老化所引起的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外,高度近視引起高度近視脈絡膜血管新生、糖尿病引起黃斑部水腫及高血壓導致的視網膜靜脈阻塞(俗稱眼中風的一種),也都是常見的黃斑部病變類型。目前衛福部已核准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抑制劑(新生血管抑制劑)用於上述四種黃斑部病變適應症,其中「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與「糖尿病引起黃斑部水腫」更獲健保可給付,患者應遵循醫囑、尋找個人最適當的治療方式。鄭成國醫師提醒,黃斑部病變基本上是種慢性病,需要長期的治療與照顧。因此,提醒患者一定要有耐心的回診接受追踪治療,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幫助解決視力問題。
中華民國愛盲協會首席顧問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翁林仲表示,為提高民眾對黃斑部病變的疾病及治療的認知,愛盲協會今年特地籌畫拍攝黃斑部病變衛教微電影「睛魂記」。邀請當紅八點檔演員呂雪鳳、尹嘉萱參與拍攝。希望透過鄉土戲劇的趣味性,將生硬的醫學觀念進行轉化,並透過民眾熟悉的場景及生活型態,拉進與民眾間的距離,傳遞黃斑部病變的疾病常識。此衛教微電影也受到中華民國遊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全台樂齡單位、及各大公益、宗教團體響應,即日起民眾在上述的各大單位皆能取得相關訊息及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