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81歲張伯伯,本身患有多種慢性疾病,使用的藥物種類及數量相當多,又常記錯時間或忘記吃。近一年,家人發現他記憶力嚴重退化,再加上頻繁就醫照護問題;就醫進行整合性評估,才發現患者已罹患中度失智症,在醫師協助下,進行多重藥物整合,各項疾病及失智症狀有所改善,也讓家人減輕不少壓力。
預估2025年 失智人口達37萬人
奇美醫學中心家庭醫學部、暨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陳郁涵說明,失智症是一種年齡相關的慢性退化性疾病,病人的認知及生活功能會隨病程進展而下降,最終導致失能。隨著高齡化時代來臨,預估至2025年,臺灣每5個人就有1位是65歲以上老人,而失智症人口預估會來到37萬人。失智症所帶來的醫療、社會、照護資源的衝擊,將會是一項嚴峻的挑戰。
研究:失智症醫療使用 男性高於女性
奇美醫學中心以健保資料庫研究「不同失智症階段病人在醫療資源的使用情形」,收集2002至2011年間臺灣失智症病人的急診和門診就診次數、住院頻率、住院天數、慢性藥物使用種類及數量等,結果發現整體醫療資源的使用隨著失智症病程進展有明顯增加趨勢,尤其是在診斷後的第1至第2年變化幅度更為顯著,其中男性及高齡者的醫療資源使用情形,也較女性及年齡較輕者來得高。
失智症者門診次數 每年平均達38次
研究結果顯示,臺灣失智症病人每人每年的平均住院率為2.15至3.22次,而每人每年的平均門診就診次數甚至高達33.2至38.41次,二者都較西方國家的統計資料高出許多。同時,研究中也發現,多重用藥及不適當用藥的問題相當普遍,臺灣失智症病人診斷後一年的平均慢性處方藥物種類為22.89種。
周全性老年評估、整合性照護 減少醫療耗用
高度的醫療資源使用,並未對失智症病人帶來較好的預後及生活品質,國外已有研究報告指出,藉由周全性老年評估、整合性照護及適時的緩和醫療介入,反而能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及家屬滿意度,進而減少醫療資源的耗用。
陳郁涵表示,奇美醫學中心自99年6月成立老年醫學科門診,提供高齡及失智症長者整合性評估及照護,包含多重藥物整合、慢性病控制、預防保健、失智個案評估及轉介、居家醫療、安寧緩和醫療轉介等服務,希望能藉此減輕病人多重就醫和重複用藥的情形,以提供家屬安全、合適的病人照護模式。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78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