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成大建築×科藝團隊2作品獲選2022月津港燈節

大成報/于郁金 2021.12.09 20:08
新聞圖片【大成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科技藝術研究所團隊數位工藝新突破,推出機械手臂金屬構築與擴增實境竹構築兩件作品,雙雙獲選2022年月津港燈節藝術家團隊,預計新春農曆年間將以科技藝術再造月津港水岸風情。

指導老師暨成大建築系副教授沈揚庭表示,這2件作品獲選,代表科技不再只是冰冷工程運用,更能夠與工藝結合來發展新時代數位工藝創作模式,是科技藝術的絕佳實踐典範;其中,浪之帆作品由團隊成員李莫菲帶入國外最新局部蒸氣曲木技術,將是國內首座以蒸汽曲竹完成竹構作品。

浪之帆(Sailboat on the Waves)由成大建研所、科藝所8位學生藝術家:廖士豪、李默菲、王宓琦、李承儒、蘇禾豐、廖佑群、方昱鈞、高有旻合力完成。浪之帆(Sailboat on the Waves)作品主設計師廖士豪博士生提出,在靜態水面上「竹筏造浪」構想,從《神奈川沖浪裏》所描繪巨浪掀卷著漁船為發想起點,以擴增實境曲竹技術,創造一座同時展現浪與帆意象裝置藝術作品。

由多條連續漸變的曲線組合而成,浪之帆(Sailboat on the Waves)作品是既像一道海浪又像船帆的曲面立體構築。團隊表示,實境技術大多用於娛樂體驗領域,結合擴增實境輔助彎曲竹條技術,製造者戴上擴增實境眼鏡後,就可以實際看到真實世界的竹子和虛擬世界模型相互疊加,藉此來做竹子彎曲放樣定位,可精準實現浪之帆作品每根竹子彎折加工,也重新定義數位工藝從創作到製造流程,開展數位雙生元宇宙世界嶄新想像。

成大建研所、科藝所6位學生藝術家:蕭瑋廷、鄭方哲、許家碩、顏嘉慶、吳怡諄、廖子瑩將原本運用於工業製造的機械手臂,轉化成金屬折線構築的精準輔助製造工具,重新詮釋機械製造與工藝創作的互動關係,共同完成窗前明月光(Graffiti_Wall)作品。

窗前明月光(Graffiti_Wall)主創作者之一蕭瑋廷,以臺灣傳統鐵花窗為靈感來源,預計運用機械手臂金屬彎折技術,在月津港水域打造一座現代科技藝術的鐵花窗裝置藝術。

團隊表示,該裝置藝術將成大數位智造工坊(RAC-Coon)發展出來的折線金屬自體站立牆體工法,結合臺灣傳統花窗語彙發展出一套創作流程;以鐵花窗作為設計出發點,將鐵花窗圖騰元素加以數位化,轉換作為主體造型單元,進而搭配機械手臂彎折出數位鐵花窗的金屬彎折工藝;在製造工法上運用離散設計(Discrete Design)演算與數位雙生模型的技術,使每根折現金屬都能以機械手臂進行客製化彎折加工,最終透過金屬元件聚合,構築出一座能夠自體站立鐵窗花牆。

為讓鐵窗花牆能在夜晚與月津港的水體相呼應,並形成如同窗前水面月光倒影般流轉的效果,團隊以Raspberry Pi控制LED燈光模組,並透過 WIFI 結合民眾手機,使觀賞者能透過手機遙控窗前明月光(Graffiti_Wall)裝置的燈光變化,增加互動趣味性與民眾參與共創性。

月津港燈節(Yuejin Lantern Festival)是由文化部補助,臺南市政府主辦一項裝置藝術展演活動,展覽地點位於臺南鹽水區月津港親水公園水域;有別於臺灣各地元宵燈節多以生肖年為主題,月津港燈節自2012年起,每年元宵節期間所舉行燈會活動作品皆以藝術家的藝術創作展現,樹立屬於臺南燈會活動獨特風格。

歷屆月津港燈節會有與時令、人文、自然脈絡相連策展核心,並徵選藝術家發展與主題相符的實構築裝置藝術在現場展出,帶動地方藝術能量,更孵化月之美術館計畫,將整個臺南鹽水小鎮轉化成行動美術館,吸引眾多人潮前往,堪稱「臺灣最美燈節」,也是藝術與空間結合年度盛事。新聞圖片新聞圖片

熱門關鍵字:

文化藝術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