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見證過去歷史 今日保育省思! 科博館與特生中心合作第一步:蛾類標本做先鋒

大成報/ 2019.06.15 06:53
【大成報記者蕭宇廷/臺中報導】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14日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簽訂「標本長期合作備忘錄」,特生中心進行各類群生物調查所採獲製作的存證標本,未來將視研究及展示的需要,不定期地轉移至科博館;除了能讓標本有更加完善的蒐藏管理與更廣泛的利用外,還能讓國內外學者專家更能便利地檢視標本。特生中心並以蛾類標本做為雙方合作的第一步,今年已有49科1503種13957份蛾類標本及其採集資訊轉送至科博館典藏,未來將持續雙方標本長期合作的工作。

科博館館長孫維新表示,收到特生中心捐贈給科博館的這些蛾類標本,內心是充滿喜悅的。透過科博館的展示,充分發揮標本的價值,讓更多人了解蛾類的生態,蛾類的顏色及多樣化的形態,同樣讓人驚艷。特生中心主任楊嘉棟則提到一個重要觀念,「標本是屬於全世界的公共財!標本不屬於研究人員及特定人士。」楊嘉棟表示,希望透過科博館良好完善的蒐藏保存及展示空間,讓更多民眾了解蛾的世界如此多姿。除了蛾類標本之外,未來還希望與科博館能有更多合作的可能性。

臺灣生物多樣性研究是特生中心的核心任務,其中野生動植物物種多樣性的調查就是重要的工作項目,目的之一就是要完整建立臺灣各類群生物的物種清單;而採集蒐藏做為引證標本就是重要的工作。

以蛾類為例,特生中心蛾類研究團隊自2006年起於位於合歡山小風口的該中心高海拔試驗站展開蛾類調查、研究及標本採集,初期限於人力有限進展緩慢,截至2012年,累積採獲的蛾類標本僅有9215份。

2011年起特生中心蛾類研究團隊率先利用社群平台臉書成立「慕光之城蛾類世界」網路社團,號召對於賞蛾有興趣的民眾加入社團、分享蛾照及其時空資訊,特生團隊則開發資料庫將這些蛾照及資料逐一建檔,並藉由該平台串聯起全臺對蛾類有興趣的民眾。

特生中心更順勢於2013年組織「特生中心蛾類調查志工隊」,志工隊成員共有107位,在特生中心的指導協調之下協助該中心進行定點定期的蛾類調查、標本採集及製作工作;截至今(2019)年5月,特生蛾類研究團隊及蛾調志工隊已累積採集製作蛾類標本共達79000件以上。

這些標本來自全臺117處地點、共994次的採集,目前已鑑定至種的標本已有58543份,包含53科2569種。這些標本資料連同臉書慕光之城累積的資料已超過33萬筆,特生中心並開發「飛蛾資訊分享站」網站,與各界分享此一豐富的蛾類資訊。

此外,因為昆蟲的基礎分類學目前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間,所以調查所得的存證標本相當重要,有助於物種鑑定及釐清其分類地位。特生中心累積的蛾類標本經提供給國內外專家研究,其中有部分標本已被指定為模式標本(type specimens),例如林氏汙雪尺蛾(Lassaba hsuhonglini Fu & Sato, 2010),其正模式標本就是由特生中心團隊在小風口採獲,以及綠霧閃裳蛾(Sypna chloronebula Ronkay, Ronkay, Wu & Fu, 2013)、碧璽夜蛾(Aplexiphleps smaragdistis Ronkay, Ronkay, Wu & Fu, 2013)等副模式標本。所謂「正模式標本(holotype)」是永久代表一個物種身分獨一無二的具名實體;而在同一篇發表文章的同一物種的其他副份標本,則稱為「副模式標本(paratype)」,其功能等同正模式標本,輔助比對。

由於調查工作持續累積存證標本,其管理與保存將越趨重要。科博館擁有完善的標本蒐藏空間與設備,也有專職人員負責標本管理,其昆蟲標本蒐藏更是全臺最豐富。目前已超過90萬件,模式標本有93科812種3449件,每年都有許多國內外專家前來檢視標本,進行分類修訂研究與新種發表,增加標本被利用研究的機會。

為求調查採集的標本能獲得良好的蒐藏、管理及最大且多元的利用,經特生中心與科博館雙方研議,同意簽訂合作備忘錄,建立標本蒐藏長期合作關係,以妥善保存並共享標本資源、發揮存證標本最大功能,以擴展生物多樣性研究成果。而這些標本也能視為全球的自然資產,期盼未來能有更多自然史知識的產出、並傳遞於社群大眾。

熱門關鍵字:

科技農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