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沸騰現轉機〉各國新減碳目標雄心勃勃,英國關閉最後一座燃煤發電廠

銳傳媒/
36 天前

〈全球沸騰現轉機〉各國新減碳目標雄心勃勃,英國關閉最後一座燃煤發電廠

 

2024年1月24日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表示,預計2026年左右,低碳排來源將占全球近半發電量。依據《巴黎協定》規定,各國必須在2025年2月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提交全新的國家氣候行動計畫(NDC3.0),並確保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1.5℃內。2025年2月12日各國已紛紛提出更積極的減碳目標,其中美國前拜登政府於2024年12月18日搶在川普總統上任前公布新氣候目標,在2035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61%~66%(以2005年為基準),較2030年減排50%~52%的目標更明顯進步。美國國際氣候政策高級顧問約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強調,「即便川普可能將氣候行動擱置,我們的投資仍將在未來多年持續為經濟和氣候帶來益處,讓我們能設定這個雄心勃勃又可實現的2035年目標。」

拜登政府此時宣布NDC,顯然是為了達成其在氣候議題上的目標。不過,他也指出,未來不排除川普政府可能推翻這一目標的可能性。2024年的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9)達成最難也是最關鍵的氣候資金協議,富國同意每年支付3,000億美元協助貧窮開發中國家對抗氣候災害,儘管數額遠不足開發中國家提出的1.3兆美元。COP29完成氣候資金及巴黎協定第6.4條碳市場2大重要協議,但COP28提出脫離化石燃料的決議停滯不前,距離控制升溫1.5°C的目標仍很遙遠。

[caption id="attachment_98161" align="alignnone" width="500"] 要符合聯合國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目標,必須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C以下,需由全球各國合作。(圖/UNFCCC/Kiara Worth(CC BY-NC-SA 2.0)[/caption]

2024年10月24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佈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報告,中國、美國、印度仍為排放量全球前3大,其中印度2023年較2022年增排6.1%、中國增排5.2%,為全球主要國家最高,歐盟27國則減排7.5%。氣候公約呼籲各國在2025年COP30前提出2035年的「國家自定貢獻」,需加大加快減碳步伐。為減緩全球暖化造成氣候災害,列舉各國在2025年2月12日前已更新2035年的NDC3.0簡述如下:
1. 芬蘭與丹麥:芬蘭國會於2022年6月通過新氣候變遷法案,承諾在2035年實現淨零排放,並在2040年達到負排放,成為全球2035年第1個淨零碳排國家,2040年芬蘭、2045年丹麥邁入「淨負碳排」。丹麥於2024年6月公布2030年起將針對畜牧碳排課稅,另於2024年11月推動「回歸自然計劃」,20年內轉型10%農地為森林,旨在大幅減少化肥使用,保護沿海水域,提升生物多樣性,將對全球氣候政策帶來深遠影響。

[caption id="attachment_98162" align="alignnone" width="500"] 2023年COP28會議上,丹麥、芬蘭和巴拿馬發起「淨負碳排組織」(圖/X by @COP28_UAE)[/caption]

2. 歐盟:2040年減排目標90%(以1990年為基準),歐盟溫室氣體排放量已顯著下降,目前占全球排放量的6.1%,遠低於1990年的14.9%。2030年汽車減排55%,2035年新車排碳歸零,永續航空目標2050年減排47%。
3. 英國:2035年減排81%(以1990年為基準),2024年10月1日已正式關閉境內最後一座燃煤發電廠,結束142年燃煤發電的歷史。

[caption id="attachment_93947" align="alignnone" width="500"] 2024年9月30日英國最後一家燃煤電站(拉特克利夫昂索爾發電站)午夜正式關閉,結束142年燃煤發電的歷史,成為G7集團中首個停止傳統燃煤發電的國家,轉向擁抱綠電,展現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決心和行動。(圖/擷自電視畫面)[/caption]

4. 德國:2023年4月15日正式關閉最後3座核能電廠,超過60年的核能時代終畫下句點,環境部長施特菲蘭姆克(Steffi Lemke)解釋說:「德國政府的立場很清楚,核能不是綠能,也並不永續。」他補充說:「核能的風險終究是無法掌控的,因此淘汰核能可以讓我們的國家更安全,也避免製造更多核廢料。」

[caption id="attachment_98166" align="alignnone" width="621"] 2023年4月15日德國關閉境內最後3座核電廠,兌現2000年淘汰核能承諾。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電廠因大地震發生核災,使德國反核聲擴大,當時總理梅克爾(圖右)也由支持核能改為淘汰核能和關閉核電廠。[/caption]

5. 澳洲:2035年減排65%~75%,最多69%(以2005年為基準)。為減少碳排,2025年2月4日澳洲發布永續航空燃油(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AF) 取代傳統燃料以協助減排,並規劃透過「澳洲未來製造計畫」在澳生產SAF及低碳排液態燃料(LCLF)。澳洲致力雙邊及多邊合作促進國際航空減排,另支持國際民航組織(ICAO)「國際航空產業淨零目標」及2019年發起之「國際航空業碳抵換及減排計畫」(CORSIA)。
6. 美國:2035年減排61%~66%(以2005年為基準)2024年12月18日拜登政府搶在川普上台前公布美國最新氣候目標,預計在2035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61%~66%(以2005年為基準)。

[caption id="attachment_98169" align="alignnone" width="500"] 2022年8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2022降低通膨法案》,目標是透過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激勵,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支持再生能源發展。[/caption]

7. 日本:訂定2035年度減少60%、2040年減少73%(以2013年為基準)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
8. 巴西:巴西2035年67%(以2005年為基準);巴西亞馬遜雨林的非法伐木問題嚴重,2023年1月30日新任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誓言,要在2030年達到亞馬遜零砍伐,且於2024年12月12日簽署監督碳權市場的立法,建立強制性碳市場的「巴西溫室氣體排放交易系統」(SBCE),規範企業強制減排兼完善碳交易市場。

[caption id="attachment_98163" align="alignnone" width="500"]
2023年1月30日新任總統魯拉誓言,要在2030年達到亞馬遜零砍伐。[/caption]

9. 紐西蘭:2035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51%~55%(相較2005年)。
10.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035年減少47%(以2019年為基準)
11. 加拿大:2035年減排45%~50%(以2005年為基準),提出全球首創的石油和天然氣產業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管制與交易(cap-and-trade)制度,硬性規定化石業者的排放上限。
12. 印尼:利用地熱、藍碳自然資源及碳捕捉,2024年11月22日總統蘇比安托(Prabowo Subianto)宣布計畫在未來15年內,陸續淘汰境內所有煤炭和傳統化石燃料的電設施,由建設75Gw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設施代替。

[caption id="attachment_98164" align="alignnone" width="500"] 2024年11月22日印尼總統蘇比安托宣布,計畫在未來15年內,陸續淘汰境內所有煤炭和傳統化石燃料的發電設施,由建設75Gw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設施代替。[/caption]

13. 韓國:2038年70%的無碳電力,2024年10月1日韓國政府推動燃煤發電廠淘汰政策,預計到2036年將關閉28座燃煤發電廠。
14. 臺灣:2035年減排38%±2%(以2005年為基準)

[caption id="attachment_98174" align="alignnone" width="799"] 2025年1月23日總統府召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3次會,通過2035年減量38±2%的目標。(圖/總統府提供)[/caption]

臺灣公布2035年減排目標38%±2%,氣候行動網絡對此表達肯定,但稱若要符合2050淨零排放之法定目標,2030年需達到減量40%,2035年應達減量52%。我國人均碳排居高不下,每人約11公噸二氧化碳當量,2024年底再生能源發電僅占總發電量的12.1%;在能源轉型與國家淨零工程的推行上已面臨到困局,急待採行更具前瞻的國家氣候行動。亞洲鄰近日本2035年減排46%(2013年為基準),韓國減排40%(2018年為基準),因此我國減排不如日韓積極。

2024年11月20日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9)上公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CCPI)排名,丹麥蟬聯榜首、英國排前段班,台灣屬「非常差」的後段班。CCPI指台灣NDC設定過低、無明確石化燃料退場機制,僅宣布2025年後不再建設燃煤發電設施,並只將現有燃煤機組轉為燃氣機組的計劃,缺乏有效的石化燃料退場機制。而我國近年也頻遭極端氣候災害,必須積極因應氣候變遷。2024年5月20日賴清德就任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隨即於2024年6月19日就職滿月記者會上,宣布設置「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並親自擔任召集人,每3個月召開一次會議,顯示賴總統對我國氣候變遷政策與行動非常重視,未來將展現魄力,積極帶領我國因應氣候變遷,接軌國際的減碳進程,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心力。

結語

人類不當的生活模式,排放過多的溫室氣體,已經造成全球暖化,甚至已經到了全球沸騰時代,伴隨而來的乃是無盡的極端氣候,越來越頻繁與嚴峻的人類災難,即使富如美國亦難躲過,2025年1月美國第2大城洛杉磯大火後呈一派末日景象,許多名人豪宅被毀;2024年凱米颱風襲台帶來驚人雨量,造成全台多處土石流。減碳緩解極端氣候成為人類共同的議題,誠如賴總統在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第3次會上指出,為了達到我國2035年減碳目標,需要政府、企業、各級學校及民間力量的積極投入,進行廣泛的科普教育推廣及理念宣傳,提升國人對氣候變遷與2050淨零轉型的認知與共識,進一步導引行為的改變並落實低碳生活。邁向淨零轉型是全球的「共同目標」,也是為了下個世代及永續台灣,所要擔負的「共同責任」,一定要結合各行各業及民眾,共同行動。

作者張泉湧/日本東京大學理學博士,歷任民航局組長及多所大學兼任副教授,著有網路《全球沸騰張泉湧專欄》及《圖解全球暖化之危機與轉機》、《全球氣候變遷─危機與轉機》與《圖解大氣科學》第三版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