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經貿策略,可能將由「普遍關稅」轉向「對等關稅」
縱橫新聞/編輯部
40 天前
文、李振麟
美國總統川普在本月10日簽署行政令,針對所有鋼材和鋁材加徵25%進口關稅,而且沒有任何例外與豁免權。面對韓國鋼鐵與鋁材出口量,將可能因此大幅下降,韓國通商部長與鋼鐵製造業主召開緊急會議,商討相關的因應之道,討論到底要如何回應美國徵收關稅的嚴肅問題。
川普的「對等關稅」將使得所有出口商的貿易條件變得平等,為了能保護工業界利益,韓國方面希望能採用「配額制度」,以限制出口量來換取之前的關稅豁免權。

在川普的「對等關稅」措施下,分析估計「印度」與「泰國」將可能首當其衝,因為長年以來,它們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徵收平均,已經是遠遠超過美國對印、泰兩國的徵收,如此完全違背川普所期待的「對等貿易」交流。川普於上週五宣示「對等關稅」計畫後,以確保藉由關稅運用,矯正雙方貿易上應有的平等待遇,也就是達成去除「貿易逆差」的最終目的,並暗示「對等+關稅」措施,將可能會取代之前的構思計畫。
由於新興亞洲經濟體,將面臨更高的稅務風險,亞洲各國勢必派員加強與川普溝通談判。如同「印度」總理莫迪,即將與川普會晤,印度將討論增加美國液化天然氣進口來符合「對等貿易」條件,「泰國」也在考慮增加美國商品進口,以符合「對等貿易」要件。
台灣在半導體方面,即將面臨美國展開對台晶片徵稅的關鍵時刻,如今「台積電」也動作頻繁,規劃本週將在美國召開董事會,然而未來的對美投資增加,似乎已經是無法避免的談判結果了。
〈川普的經貿策略,可能將由「普遍關稅」轉向「對等關稅」〉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縱橫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