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宏國養蝦慘業的真相
養蝦產業是宏都拉斯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全國養蝦面積達2450公頃,產量約6.5萬公噸,超過15萬人直接或間接在對蝦養殖業工作,每年出口總額價值約1億美元,其中近三分之一的白蝦外銷台灣,平均每公斤售價超過7美元,對宏國而言是一個高價值市場。
然而自宏都拉斯與台灣斷交後,有國內外媒體即不斷報導,宏國養蝦產業因失去台灣市場,又遇中國大陸未能高價大量進口該國養殖白蝦,失信於蝦農,導致該項產業幾近崩盤,許多養蝦場倒閉,萬人失業,進而暗示宏國民眾與政府,應該非常懷念與台灣建交的時光。儘管宏國棄台就中應有其全面考量非僅針對養蝦群體,卻也給予有心人士借題發揮的機會。
媒體一再報導宏國養蝦產業慘況,並直言與失去台灣市場以及中國大陸未信守承諾大量採購有相當大的關係;終於迫使大陸駐宏都拉斯大使在宏國第一大報《人民權力報》為文,除介紹中宏建交以來各領域務實合作取得的豐碩成果(如2024年前9個月,中洪雙邊貿易額達15.1億美元,較前年同期成長8.2%,中國大陸從宏都拉斯進口年增31.8%),還辯稱有關中國大陸白蝦市場出價不及台灣當初報價的35%-40%說法,係子虛烏有,並稱宏白蝦輸往中國大陸市場的成交價已高於2024年宏向台灣等市場的出口價,遠高於國際市場平均價格,卻未提出具體的數字,也未透過邀請宏國官員或養蝦團體出面幫其澄清,說服力明顯不足。
宏國白蝦產業遇困境原因分析
宏國白蝦產業遭遇困境是事實,然而究其原因係內外因素(如飼料、能源、勞動力和運輸等成本不斷增加,遭宏國第二大出口國墨西哥「禁蝦令」,嘗試打開新的出口市場不順,許多國家經歷了經濟困難,對進口對蝦的需求減少,國際白蝦價格低迷以及厄瓜多白蝦大量外銷等)堆疊所致,想脫困必須要有完善的應對措施,不能只歸責於台宏斷交;何況,此次受到國際白蝦價格低迷以及厄瓜多白蝦大量外銷影響的不只宏國,東南亞重要養蝦國家的印尼,即因受到南美洲厄瓜多等國家的激烈競爭、供應過剩以及歐美國家對印尼蝦產品的傾銷指控影響,2023年蝦類出口表現處於近三年來的低點;即便厄瓜多蝦業也因國際市場價格大幅下挫,2023年損失高達15億美元,價格跌至COVID-19疫情期間以來的最低點,也在積極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品質,尋找新的外銷市場。
這兩年來受到高通膨和整體經濟不佳影響,全球對蝦貿易呈現疲弱情況,2023年全球對蝦市場規模為403.5億美元較2022年全球對蝦市場規模684億美元低,2024年上半年交易數量為173萬公噸(中國及美國佔總交易量的48%),總金額達116.2億美元,分別較2023年同期減少3.35% 及11.5%,蝦類價格的大幅下跌是當前行業面臨的一大困難,以厄瓜多為例,白蝦價格從2021年11月的6.8美元/公斤下降至2023年7月的5美元/公斤,下滑幅度達到了近26%。至於中國大陸是全球重要的白蝦養殖、消費及進口國家,中國擁有14億多人口的龐大市場,每年南美白對蝦消費量約250萬噸,2023年養殖產量223.84萬噸,白蝦進口量為101.43萬噸(厄瓜多居首),進口量增加12.3%,恰逢2023年底當地需求大幅下降,導致市場價格跌至近年來的最低水準。在疫情爆發前,中國大陸進口對蝦主要用於加工,國產白蝦則以鮮活銷售為主,透過市場做出區隔;疫情期間由於大量進口蝦進入家庭、餐飲等消費領域,擠壓了國產蝦的市場空間;加以中國大陸當地養殖白蝦產量增加;中國大陸宏觀經濟疲軟導致消費不振,餐飲業不景氣;港口費用和資金周轉壓力迫使批發市場陷入低價銷售、虧損循環等因素影響,近年來白蝦價格總體呈現下降的態勢。經濟低迷和消費需求低迷對蝦價產生顯著影響,根據官方資料顯示,2024年1~11月,對蝦(南美白蝦為主)進口平均價為4.95美元/公斤,目前當地部分批發市場價格甚至低至32元人民幣/公斤,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短期內白蝦售價難以回穩,宏國養蝦業者若不能面對現實,盡快調整心態,問題將無法改善,還是很難翻身!
相較之下,台灣確實是宏國養殖白蝦的理想外銷市場(售價高),自台灣與宏國斷交後,從宏國進口白蝦的數量從2022年的11,465公噸,減少至2024年的3,747公噸(-67.3%),金額從8915.7萬美元縮減為2048.5萬美元(-77.0%),對宏國養蝦產業外銷確實產生相當影響(去年外匯收入減少約4500萬美元),這也是與台灣斷交須付出的代價之一。對此台灣理應哀矜勿喜,若能雪中送炭,增加對宏國大型白蝦的進口數量,價格則參考同體型國際白蝦的交易價(蝦價與體型大小,生鮮度,品質,品牌等有關),當可爭取到更多宏國民眾的支持。
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失去台灣市場對宏國養蝦出口確實有直接影響,而中國大陸進口宏國白蝦才剛起步,數量及價格都不如宏國養蝦業者原先預期,自然感到失望。所謂「自助人助」,面對困境,宏國政府應積極協助養蝦業者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規格及品質並參考智利櫻桃,挪威鮭魚,泰國榴槤等成功開拓中國大陸市場的經驗,順利站穩中國大陸市場,才是正解!
結語
除了關心宏國養蝦業困境,更值得台灣媒體及政府關注的是,過去台灣生產的養殖對蝦除供應國內需求,還可以大量外銷,精湛的養蝦技術,更是讓台灣成為國外朝聖之地,曾被譽為「養蝦王國」,讓養殖人引以為傲,也成為援外的重要利器;當全球養蝦產業已從病毒肆虐中恢復,台灣卻一蹶不振,養殖白蝦年產量不到2萬公噸(不及全盛時期的五分之一),每年還須自國外進口6萬公噸對蝦,來滿足國內消費需求,令人不勝噓唏。台灣政府應勇敢面對,深入探究原因,並對症下藥,讓台灣養蝦技術重登國際舞台,並成為協助推動務實外交的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