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除草劑氾濫,造成臺灣野生仙草變少,後來多以人工栽培為主,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蒐集全臺20多個仙草品系,從中研發出花蓮1到4號新品種,分別有高產、機能性和花期長等優點,品種間還能互相搭配,營造豐富生態。 來到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的試驗田,紫色的仙草花開得正盛,蜜蜂在植株間飛來飛去,這次育成的新品種,花蓮1號花香濃郁,2號高出平均產量約40%,3號跟4號則有抗氧化能力,機能性較高、適合加工,而這4種仙草品種還可以互相搭配,讓花季從10月一直到隔年1月,提供生態服務並營造景觀。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長 楊大吉:「我們蒐集了全臺灣各地,將近20幾個品系之後,特別把它篩選出來,仙草它不只食用,它不只人可以看,它還有生態上面的多功能的功效。」 種花民眾 張國興:「其實生態只要營造好了,那些昆蟲類啊、蝴蝶、蜜蜂,自然就會回來了。」 相較西部仙草花海景觀,在經過多年營造後,已成為國內秋冬觀光亮點,希望推廣產業化,花蓮農改場,目前已提出仙草品種權申請,將技術移轉給農民,協助農民適地適種,另外也將和研究單位,開發機能性加工品創造收益。 地方民眾 陳嵩豪:「(想做)仙草茶、仙草燉雞,(我們東部較少人種仙草是嗎?)很少。」 參與試驗農民 吳建枝:「(仙草)花蓮這邊的一般,膠質有比較低一點,要和研究人員看看,有什麼方法可以提高。」 研究人員說明,仙草在國內消費量大,但自產量遠遠不足,目前仍倚賴東南亞等國家進口,如果可以逐步從本土栽種,擴大到生產應用,將具有相當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