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漫畫家「魚夫」日前因肝癌病逝,享年64歲。據悉,魚夫被診斷出肝癌末期,曾一度住進加護病房,經治療後病情稍有好轉,但未料去年底病情急轉直下,不幸辭世。醫師表示,雖然肝癌早期沒有任何症狀,但民眾可以做腹部超音波,可及早發現肝腫瘤。
有無聲殺手之稱的肝癌,台灣每年新增超過 1 萬名病人,但多數病人發現已是中晚期,死亡率居高不下。但隨著治療藥物的進步,新的免疫合併標靶或雙免疫治療組合,提高中晚期病人的存活率,即使是晚期的病人也要勇於接受治療,不要輕言放棄。
早期肝癌不易發現,有症狀多半已中晚期
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表示,早期肝癌因為腫瘤小,還未將肝臟包膜撐起來時,幾乎沒有感覺也不會痛,很難及早發現。等到腫瘤大到損害肝臟功能,出現腹部疼痛、腹脹、黃疸、倦怠、食慾下降、體重下降,通常已是中晚期。
黃怡翔強調,肝癌早期沒有症狀,一般人常到要有症狀才看醫師,其實往往有症狀出現時,已經是發現太晚,而延誤治療時機,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可以延長肝癌患者的存活率。
如何早期發現肝癌?
過去認為肝癌病程進展很快,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以致當病人發現症狀而就醫時,往往已是肝癌末期,治療效果當然不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衛教文指出,隨著醫學進步,現可利用腹部超音波掃描以及檢驗血清甲型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簡稱AFP)指標篩檢肝癌,得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影像檢查包括超音波掃描、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磁振造影檢查等,對於肝癌的診斷具有參考價值,也能彌補血液檢查的不足。中國附醫內科部消化系主任彭元成表示,腹部超音波檢查方便、不具侵襲性且安全性高,已成為肝癌初步篩檢工具之一。
一日超音波掃描發現疑似肝腫瘤或是血清甲型胎兒蛋白異常升高,則會安排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或血管攝影來確認。
哪些人是高危險群?
要早期發現肝癌,就是本身若是肝癌的高危險群者,應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掃描或甲型胎兒蛋白的檢查,若是有問題則應做進一步檢查。至於哪些人是肝癌的高危險群,以下4類人要注意:
有慢性肝病或肝硬化:特別是患有B型或C型肝炎的患者。
長期酗酒:長期過量飲酒可能導致酒精性肝硬化,增加肝癌風險。
肥胖與糖尿病患者:脂肪肝與代謝症候群可能導致非酒精性肝病進而發展為肝癌。
家族病史:有肝癌家族史的人需格外留意。
以上族群都是高危險群,建議定期追蹤檢查。
早期肝癌5年存活率達9成
雖然肝癌發現時已是中晚期,但民眾也不要輕言放棄,因為隨著醫學的進步及藥物的進展,中期肝癌的治療已有相當大的進步,黃怡翔表示,早期肝癌的治療有熱射頻消融、微波消融等方法,腫瘤都在同一側者可以進行手術切除,如果可以做根除性治療,5 年存活率一般可高達9成。
中期肝癌是腫瘤還在肝臟內,尚未出現肝外轉移,可以採用局部治療如肝動脈化學栓塞治療,將化學藥物注入肝動脈,同時阻斷血流供給癌細胞營養,或是體內放射栓塞治療等。黃怡翔說,這些治療可讓病人存活期的中位數達30 個月左右,也就是有一半的病人可以存活超過 30 個月。
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是治療首選
晚期肝癌是腫瘤已跑到肝臟以外或血管侵犯,過去是使用標靶藥物治療。不過,根據 2019 年的臨床實驗發現,免疫療法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優於僅用標靶藥物治療,2 年後,更進展至最新的雙免疫藥物療法。
黃怡翔說,這兩種療法都贏過最早的單一標靶藥物治療,美國 FDA 跟台灣 TFDA 皆核准適用於晚期肝癌的第一線治療,為晚期肝癌的治療首選。病人若第一線治療失敗,可以再進行第二線治療。
美國肝臟學會建議,此時可用機轉來決定治療的方向,若是第一線使用免疫治療,第二線可換成標靶藥物,或是第一線使用標靶藥物,二線可以使用免疫療法的二線藥物。
晚期肝癌活不過 3 個月 免疫療法破除魔咒
黃怡翔指出,免疫療法為晚期病人帶來希望,他有一個晚期肝癌的病人,右葉肝臟機乎長滿腫瘤,腫瘤已轉移到腎上腺、肺,根據過去的判定,可能活不過 3 個月。然而,這個病人接受免疫療法及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胎兒蛋白指數從 2000 ng/ml 降到 968ng/ml,腫瘤縮小很多,打破魔咒,存活至今已快 2 年了。
還有一名有 C 型肝炎及肝硬化的病人發現肝癌時,肺部有很多顆腫瘤,已是晚期肝癌。後來經過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肺臟完全乾淨了」,黃怡翔說,這類病人有四分之一機會,從晚期回到中期或早期肝癌進而接受根除性治療,最終達到沒有腫瘤,不需要再藥物治療的可能。
文/邱玉珍、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