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加里揚住崗山,荷蘭來攻屏東遷;
歸順荷蘭受統治,改名阿猴四百年。
康熙漢人漸入墾,道光防匪築城垣;
日本改名屏東市,一溪繞城流萬年。──〈阿猴城〉
一
屏東舊名阿猴,今屏東市中山公園,有—座1836年清朝道光16年興建之阿猴城的古城東門,高1丈9尺,門上花崗石刻著「朝陽門」三字,紅磚砌造,古色古香。
荷蘭《熱蘭遮城日記》《巴達維亞城日記》和《荷蘭統治下的台灣》記載,1635年12月25日,荷蘭與新港社聯軍,進攻居住堯港(今興達港)、桌山(今大崗山)附近,明國〈東番記〉稱為「東番夷人」的強大原住民Taccariangh搭加里揚社,把草屋全部燒光,搭加里揚和高雄平原各社逃遷至今屏東平原。
[caption id="attachment_92151" align="alignnone" width="1268"] 1646年搭加里揚四長老連任為阿猴社四長老,是搭加里揚改名為阿猴的直接證據。(呂自揚製)[/caption]1636年2月4日,逃遷下淡水溪南方屏東平原的搭加里揚主社和同屬搭加里揚人的大木連(上淡水今萬丹)、麻里麻崙(下淡水今萬丹)、搭樓(今里港)三社,皆與荷蘭締約開始受統治。
1644、1645年Taccariangh社參加荷蘭南方會議的四位長老,在1646年3月18日,有三位長老繼續連任,一位改選新人為Akauw社長老,等於四位搭加里揚長老連任或接任為阿猴長老,只是社名改為阿猴社。
由此可確證,荷蘭時期的Akauw阿猴社,就是1635年12月25日,從大崗山附近逃遷來屏東的Taccariangh搭加里揚社改社名的。Akauw阿猴社居住地的地名也叫Akauw阿猴,在今屏東市。
二
1662年鄭成功來台灣趕走荷蘭人,設承天府和萬年、天興二縣,阿猴在屏東屬萬年縣。
1686年康熙25年,清代蔣毓英編撰第一部《臺灣府志》,萬年縣(州)改為鳳山縣,阿猴、上淡水、下淡水、塔樓、放索、力力、茄藤、大澤機鳳山八社平埔番社,皆在屏東平原,社名皆沿用鄭氏東寧王國時的名稱,高雄平原無番社。Akauw是平埔族語音,用漢字音譯作福佬語(台語)叫阿猴。
康熙42年1703年,已有福佬漢人開始進入屏東平原耕墾居住。到1758年乾隆23年,阿猴已成街市叫阿猴街。
1815年嘉慶20年,鳳山知縣吳性誠與歲貢生郭萃、林夢陽,在阿猴街東建屏東書院。
[caption id="attachment_92152" align="alignnone" width="2560"] 阿猴城東門叫朝陽門。(呂自揚攝)[/caption]三
1836年道光16年,為防番匪與械鬥,阿猴街官民合力築建阿猴城牆,分設東西南北四門。今只剩阿猴城東門,叫朝陽門,在屏東市公園旁邊。
日本時代,認為阿猴地名不雅,改名叫阿緱。1920年大改臺灣地名,以阿猴街早有「屏東書院」而改為「屏東」。
阿猴屏東街內,自古有一溪叫阿猴溪,又叫萬年溪,現已成為可親可散步的美麗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