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國立成功大學聯手研發神經保護候選藥物DBPR168,專為預防化學治療引起周邊神經病變設計,有望顯著減輕癌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疼痛、麻木等症狀,為癌症治療副作用防治提供突破性解決方案,並技術移轉予安宏生醫公司,17日舉辦技術移轉簽約儀式,正式邁入產學研合作的新里程碑。
(左起)成功大學校長沈孟儒,國衛院院長司徒惠康,安宏生醫科學長陳淑貞
周邊神經病變是癌症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文獻顯示,約有半數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療後會受到影響。這種神經病變常導致持續性疼痛、麻木及溫度感覺異常,情況嚴重時,患者可能出現平衡失調和步態不穩,不僅影響日常生活,還可能迫使患者中斷治療,進一步加重其身心負擔,並對醫療資源造成沉重壓力,一些患者即使化學治療結束多年後,仍被周邊神經病變所困擾。隨著癌症發病率持續攀升,紫杉醇及鉑金類藥物等化學治療藥物的使用需求逐年增加。
據Precedence Research報告,全球紫杉醇市場預計於2030年達到111.6億美元。然而,針對化學治療引起周邊神經病變的副作用仍缺乏有效預防方案與治療藥物,讓癌症患者及醫療系統面臨嚴峻挑戰。為應對化學治療引起周邊神經病變,為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療選擇,改善癌症治療過程中的生活品質,並減輕醫療系統壓力。
國衛院司徒惠康院長致詞時表達驕傲與興奮,並特別感謝成功大學研發團隊以真正臨床第一線觀察癌症病人需要,為DBPR168神經保護藥物研發關鍵做出重要貢獻,與安宏生醫授權簽約後,希望快速推動臨床試驗,讓DBPR168盡快成為真正的藥物,造福大眾。
成大沈孟儒校長致詞時一再感謝張俊彥院長開啟新藥的研發,在台灣有限的資源環境下,做藥是十分辛苦的事,感謝研發團隊不斷努力。身為臨床醫師並致力於婦癌研究,沈孟儒校長深有體會,醫師常專注於治癒病人消除病灶,卻可能忽略了病人治癒過程中身心生活品質所受的影響,DBPR168的研發深具意義,尤其因其特性方便使用,未來在化療療程中即可同時使用,大大減輕病人的痛苦,未來成大將繼續貢獻研發力量,希望促成新藥快速成為真正的藥物。
安宏生醫科學長陳淑貞也補充說,過往對於癌症病人因化療過程產生神經病變,只能治標給予止痛劑,但未來DBPR168則能真正治本,預防癌症病人的痛苦。
DBPR168由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夏克山研究員與成大沈孟儒校長與張俊彥前副校長聯合帶領之新藥研發團隊,歷經十年以上深耕研究,成功將基礎科學創新轉譯為臨床應用。研究團隊從臨床需求出發,建立高通量藥物篩選平台,結合疾病相關動物模型,研發出針對化學治療引起周邊神經病變的新藥。
研究成果證實,DBPR168能藉由抑制紫杉醇和鉑金類化療藥物所誘發的神經發炎反應及免疫細胞侵入,保護神經組織免受損傷。動物試驗中顯示DBPR168具有極高的安全性,展現出廣泛的臨床應用潛力。
DBPR168的技轉,象徵臨床需求導向之新藥研發與生技醫藥市場之產業應用的成功結合,透過整合基礎研究、臨床應用與產業實力,不僅提升DBPR168的研發速度,並強化其全球市場競爭力,展現了產學研協作推動醫療進步的巨大潛力,顯示台灣生醫創新的新突破。
DBPR168目前已在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完成專利布局,為國際化發展奠定了厚實基礎。未來計劃於三年內啟動DBPR168的人體臨床試驗,並同步推動全球市場布局,期望為癌症患者提供安全且有效的神經保護解決方案。DBPR168的成功開發,不僅為癌症治療引起周邊神經病變的副作用防治帶來突破性進展,也為癌症患者的生活品質注入新的希望。
更多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