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蔬菜 河智媛 寒流

走向末路的子孫桶/夏俊山

台灣好報/ 2024.12.17 17:43

夏俊山

曾在報上看到一則消息:江蘇省薑堰市法院在執行一起離婚析產案件時,因女方要帶走陪嫁的馬桶,遭到當地近百村民的阻撓。原來,當地有個習俗:馬桶叫“子孫桶”,帶走“子孫桶”,男方就要斷子絕孫。

在我的老家海安,無論是城裏還是鄉下,也都有著同樣的習俗。三十多年前,我結婚時,岳母準備嫁妝時缺一只馬桶。我想,馬桶沒什麼用,別買了吧。岳母說,“子孫桶”怎麼能缺呢?最終,她堅持請箍桶匠置辦了新馬桶。

馬桶的桶身有鼓形,圓柱形,“冒”字形。在海安鄉下,人們把手提的小一些的便桶叫“恭桶”,大一些的用雙手搬的便桶叫馬桶。常見的馬桶為“冒”字形,上部較大的一圈可以作為抓手,桶蓋也分大小兩塊。使用時,只揭開馬桶上的小蓋兒,大蓋兒在刷馬桶時才放到一旁。為防止外泄擴散,一般還要配一塊“馬布”覆蓋馬桶蓋子。圓柱形馬桶上部兩邊有木塊凸起,叫“雙耳馬桶。”

陪嫁的馬桶必須是全新的,其用料也極有講究,一般選擇耐腐蝕、無蟲蛀,份量相對較輕的杉木製作,為防止日後滲漏變形,在馬桶的以及桶底、桶圈、及拼接的孤形木料之間,都要用生漆刷塗過的麻布粘貼嵌填。桶體或刷桐油或刷廣漆,俗語“新箍馬桶三日香”也許即由此而來。

新馬桶無疑是嫁妝中的吉祥物。老家風俗,女兒出嫁時,馬桶裏要放兩紮紅筷子(諧音“快子”),以及紅棗兒、花生、桂圓、栗子(用紅紙條封成夾子,將四樣紮在一起,諧音“早生貴子”)。岳母一定要置辦馬桶,其心情不難理解。

馬桶因為藏垢納污,平時被置於內房床腳、蚊帳背後或更隱秘處。曾有人士考證,馬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隋末唐初。隋唐開科取士,為防止考生藉口內急,中途離場作弊,於是考生應試的單間裏,設置了應急的“淨桶”,後來改名稱,據說是遊牧民族進入中原,見在淨桶上方便時的姿勢很像騎馬樣子,於是稱之為“馬桶”。

馬桶是微型的移動廁所。有了馬桶,內急時,就不必再披衣出門,加之還能保護個人的一些隱私,受到廣泛歡迎,是正常不過的事。但馬桶也有一個缺點:三天兩頭要洗刷。記得小時候跟著大人進城,清晨,行走在小城的角落,處處可見娘子軍們在洗刷馬桶,那“嘩啦嘩啦”聲,此起彼伏,在街頭巷尾形成了交響曲。而用久了的馬桶,無論怎麼刷都會留下一層垢。這層垢可是入了《中華本草》等藥典的,名“人中白”,可治咽喉腫痛,或牙疳口瘡,馬桶這一副產品的用途著實讓人感到意外。

更讓我感到意外的是:我在老家當農民的時候,有一名大隊幹部以查看社員(公社化時期,農民統稱社員)上工的情況為名,趁一位女社員的男人在田裏幹農活空隙,在房間裏行苟且之事,不巧的是:女人還光著屁股,大隊幹部剛穿上褲子,就被回家拿農具的男人撞見了。男人拿的剛好是劃草、曬草的兩齒鐵叉,見到房間裏醜陋的一幕,他頓時失去理智,揮動鐵叉,直接刺向大隊幹部肥肥的肚子。大概是急中生智,大隊幹部見房間裏沒有其他東西阻擋,說時遲,那時快,抄起馬桶蓋當盾牌,鐵叉齒猛地一下刺在木質馬桶蓋上,馬桶蓋還掛在叉齒上,大隊幹部就飛一般逃走了!鄉村醫療條件差,大隊幹部的肚子如果被刺中了,後果不堪設想。正是家家都有的馬桶,讓大隊幹部有驚無險。他真應該謝謝馬桶。

老家的馬桶還有不少真實的故事。老媽91歲了,她不止一次跟我講:“小時候,二奶奶是被馬桶裏的火燒傷後死掉的。” 老媽講的是八十多年前,她娘家莊上的一起慘劇。那時常有土匪出沒,二奶奶家稍微富裕一些,被土匪盯上了,趁著天黑前來打劫,男人行動快,逃走了。二奶奶裹了小腳,走得慢,被土匪抓住後,逼她交出錢財。錢財是男人掌握的,也不像傳聞的那麼多。二奶奶交不出錢財,土匪倒掉馬桶裏的方便,拿走馬桶蓋,在桶裏點了油燈,把二奶奶強按在馬桶上“烤肉”。土匪把馬桶當刑具,烤得二奶奶昏死過去。土匪走了,二奶奶醒來已經無法大小便,很快就死了。

馬桶的故事,好像國外也有。曾看到一則寫作趣聞:國外有位作家喜歡坐在馬桶上思考、寫作,他有句名言:“只有馬桶才是人類思考的源泉!”我很懷疑這一說法的真實性。因為衛生專家告訴我們:坐馬桶時,身體和有毒物質之間形成了一個封閉空間,時間長了,這些毒氣會進入人體內,嚴重的還會引發肛門炎、慢性陰道炎等疾病,因此,馬桶還是不宜久坐。

1933年,周穀城回答《東方雜誌》關於對“未來世界”的夢想時,答案是:“人人能有機會坐在抽水馬桶上大便。”如今,周穀城的夢想已成為現實。抽水馬桶進入了千家萬戶,而製作馬桶的工藝,也快失傳了。祖祖輩輩十分看重,被稱為“子孫桶”馬桶,就這樣在如水的時光中走向了末路。多年後,人們走進博物館,也許會看到這種“冒”字形的木質馬桶,面對這笨拙的老古董,有多少人還能說出它曾經寄寓過人們繁衍後代的厚望,它還有一個名稱叫“子孫桶”嗎?

新聞圖片

熱門關鍵字:

西子灣副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