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關懷據點除了照顧高齡者,現在還有保存客家飲食文化的功能,苗栗縣頭份市的民生社區關懷據點志工,就經常利用時間,研習客家特色飲食,像是客家粄粽,因為費工所以市面少見,社區關懷據點的志工媽媽,於是利用機會重現客家粄粽。 將打好的粄一個個秤過大小,揉成圓形後壓扁,再包入炒過滷好的蘿蔔絲、豬肉,不過這時候還有個關鍵的動作,叫做「惜粄」,就是把油抹在包好的粄仔上,原來這樣做有特殊的原因。 頭份市長 羅雪珠:「惜粄,我問說什麼是惜粄?我們一般就是說抹油,抹油他們說不是喔,我們以前喔,我們的阿公阿婆們說,用惜那個粄仔抹那個油,搓一搓是惜粄,很特殊喔。」 原來是粄粽蒸熟以後,怕粄皮黏在粽葉上,不好食用,所以要先抹一層油,就是所謂「惜油」,蒸熟以後才能粄葉分離,而且客家人吃粢粑粽子,也有口訣,冷熱口感大不同。 民生社區關懷據點志工班長 邱瑞英:「燒粢冷粽這是以前老人家說的,他說我們客家人的流傳就,吃粽子要吃冷的,粢粑要吃熱的比較軟比較好吃,粽子就冷的冷掉了就比較有嚼勁,像你這粄粽冷了就比較有嚼勁,因為這個差不多,說真的,客家粄粽已經很少人做了啦!憑良心話說,比米粽多很多工啦!」 志工媽媽表示,粄粽因為多了前端磨米混米的技術,民間很多粄仔店已經不做,因此社區志工媽媽自己動起來,希望保留客庄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