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今(10日)召開全院委員會審查大法官被提名人,司法院長被提名人張文貞接受朝野立委質詢。國民黨立委楊瓊瓔質疑,張文貞強力主張廢死,上任司法院長後會不會推動終極廢死?張文貞表示,大法官已做出「死刑合憲」判決,她的任務是維持憲法法庭的判決與權威性,她個人信念並不重要,比起死刑議題,司法改革、改善司法效能才更加急迫。
本屆司法院正副院長與大法官被提名人名單政治性高,被在野黨質疑又是「德意志」,楊瓊瓔質詢問到,張文貞過去論述都同意終極廢死,詢問她擔任司法院長後,認為「大法官要引導社會改變還是憲法條文忠實解釋者?」如何防止司法政治化?針對死刑存廢爭議有優先性?司法改革有溝通計畫嗎?
張文貞答詢表示,憲判8號第一句話明確提到「死刑在我國為合憲」,在此裁判下她必須遵循。對於大法官在社會爭議議題要扮演什麼角色,她認為兩種不同要求,一種希望改變社會; 一種希望自制。按照過去程序、制度取向,大法官不要輕易替社會做出決定,要給政治部門多一點討論溝通空間。至於廢死議題,她說,大法官認為死刑已經合憲,這在台灣社會不是急迫議題,很多司改議題、醫療、交通等司法糾紛,改善司法效能才是她最重要的任務。
過去她曾撰寫過許多廢除死刑的文章,被視為支持廢死,張文貞強調,她身為學者寫過很多文章,但是現在是被提名人角色,唯一立場就是遵守憲法法庭裁判。外界認為她主張廢死立場,張貞文直指,「這是外界對我誤解」。她是被提名人,要遵守憲法解釋跟憲法裁判,大法官判決認為死刑合憲,但對於程序作出限制,「不代表未來台灣死刑不會被判決」。
國民黨12月3日號召反廢死遊行活動,廢死議題又引發討論。(資料照片/沈粲家攝)
國民黨立委葉元之追問張文貞是否認同憲判8號的實質廢死判決?張文貞表示,這次大法官死刑議題的裁判對社會討論造成很多分裂,她身為被提名人,要做的事對目前已經生效的憲法法庭判決,第一段話提到「我國死刑是合憲」,程序跟實體上要做出更多適用。這樣基礎上,司法裁判的穩定性更需要被維持,維持憲法法庭裁判的權威性,這比她的信念更加重要。
張文貞提到,未來她還有許多急迫任務,包括司法改革、法院現代化等。像是法院現代化量能處理上很老舊,到現在是紙本堆疊,她過去在高院刑事補償事件求償委員會有遇過,從宜蘭地方法院到台灣高院,這麼短距離公文要跑2週以上,未來最大職責推動法院數位跟資訊現代化。
如何讓法官不過勞?張文貞說,除了紓減案源、發揮調解機制,在台灣每10萬人只有9名法官,不到歐洲法官的中位數。希望法官處理案件是優化過的,簡化裁判書,減量案源,再增加法官輔助資訊系統。
民進黨立委李昆澤問她如何改善司法效能,優化司法程序,司法改革重點為何?張文貞表示,從1996年我國開啟的司改會議,發現很多司改措施會相互抵銷,簡化程序會影響人民訴訟權,但是嚴格的話就會造成法官過勞,她將推動「司改成效評估及推動委員會」,有減法思維的方式要大力勇敢做。
張文貞說,美國有法律業務的保險,除了讓人民除了上法院,也有先接受律師、法律協助的權利,這也是她想推動的,現在律師六成都是40歲以下的年輕律師,有活力也有思維強化我國相關人民受司法近用機會跟權利,她希望透過評估委員會平台整合有效改革,專業有效能的改革不會停止。(責任編輯:鄭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