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生文學獎邁入第十年,今年報名件數創新高,一共有兩百多件作品,在去年加入了圖文創作組後,也開始有越來越多兒童參加,另外臺北市客委會,將曾獲獎的客家文學作品〈達望〉,改編成動畫,並雙雙獲得AACA亞洲影藝創意大獎、以及印度國際電影與文學影展的肯定。 「姊姊跟阿媽。」 介紹一家人,去到廟裡祈福,來自臺中東勢的小朋友,將家鄉的百年傳統,新丁粄節慶典中,祭祀米粄神龜的情景畫下來。 第十屆後生文學獎圖文創作兒童組得獎者 江晨忻:「我們家只要有男生或女生出生,都會做大粄,歡迎大家明年能來東勢看大粄。」 另外還有〈客家媳婦〉,因為結婚進入到客家家庭,從旁觀者的角度,書寫家庭中三位客家女性,重新定義客家人的勤儉美德。 第十屆後生文學獎得主 柯貞伊:「我看到他們對很多生活的講究是,圍繞在,對子女、長輩的那種家族聯繫裡面,所以才會有,捨得跟捨不得,這樣子的情感表現出來。」 後生文學獎評審 張典婉:「我就覺得很感動,寫作的人越來越多,很多新的年輕人加入。」 「爸爸說,那是生命樹,每棵顏色都不一樣。」 除了肯定後生人的創作,臺北市客委會也推出的首部動畫〈小花〉,就取材自2015年後生文學獎作品,也另外用繪本、行動劇的形式,來呈現作品中的故事,透過不同的媒介,讓大家看到客家文學。 臺北市客委會主委 周羿希:「你做成繪本、做成動畫,他就可以理解,然後他會更願意去親近,所謂的我們自己的文化。」 後生文學獎舉辦至今已有十年,邁入新的里程碑,也透過後生人,一同透過書寫,記錄、保存對客家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