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國美館113年「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暨「臺灣傑出藝術家紀錄片」新書.影音聯合發表

News586/News586 黃秀卿-台中 2024.12.04 21:32

【 News586/記者黃秀卿報導】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策劃,藝術家出版社及後視野傳播事業有限公司執行的113年度「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及「臺灣傑出藝術家紀錄片」新書.影音聯合發表記者會,今(4)日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舉行。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國立臺灣美術館長陳貺怡、藝術家李重重、藝術家家屬呂玟、審查委員林育淳、傳記叢書作者蕭瓊瑞、紀錄片製作團隊曹文傑等各界貴賓參與。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感謝所有的藝術家、傳主、家屬、作者、導演,文化部在文建會時代即委託國美館執行這2項計畫,希望為藝術家立傳,從藝術家身上看見過去和未來,在透過後代為這些藝術家的書寫及影音記錄的過程中,看見臺灣美術史脈絡如何更貼近臺灣這塊土地。李靜慧強調,「『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及『臺灣傑出藝術家紀錄片』的工作刻不容緩,我們會持續與國美館為重建臺灣藝術史共同努力。」

國美館長陳貺怡提到,每年的12月是這2項計畫的重要發表時刻,叢書作者及製作團隊花了一整年時間完成10本叢書及5部紀錄片,美術家傳記叢書至今年共累積出版181冊,而臺灣傑出藝術家紀錄片至今年止也累積完成66部,這些重要工作不是一個人或一間美術館可以獨立完成的,而且這也是與時間賽跑的計畫,這些以不同的承載媒介為臺灣藝壇保留珍貴的歷史資料和作品,是重建臺灣藝術史的重要根基。

 國美館表示,自開館以來,長年致力於推動臺灣美術發展,101年起,在文化部的支持下,接手「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與「臺灣傑出藝術家紀錄片」2項出版計畫,迄今已累積超過200部作品,成為建構臺灣藝術史的重要文獻資料。自107起,在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的經費挹注下,這2項延續多年的出版計畫得以持續透過系統性的研究與發表,向國人介紹臺灣藝壇的豐富足跡。

 今年度共策劃出版10本藝術家傳記及5部紀錄片,呈現15位臺灣藝術家的多元創作,涵蓋包括油彩、水墨、版畫、膠彩、雕塑、數位藝術、剪粘和廟宇彩繪等領域。包括江明親著《曲勢.風動.陳天乞》、施慧明著《詩詞.畫藝.盧雲生》、李既鳴著《存真.唯美.吳承硯》、白雪蘭著《跌宕.金燦.鄭瓊娟》、陳美靜著《傳藝.膠采.陳壽彝》、吳垠慧著《人體.變奏.顧福生》、彭宇薰著《心韻.象徵.李元亨》、陳長華著《行彩.謳歌.倪朝龍》、蕭瓊瑞著《蒼潤.墨韻.李重重》、劉永仁著《幻象.淨悅.陳世明》10本傳記;以及《雲上的青空—呂基正》、《筆底人間—許深州》、《變,象—莊喆》、《熾熱的探求—陳幸婉》、《觀雲的途徑—蕭麗虹》5部紀錄影片。

 國美館指出,這些藝術家除了個人藝術創作,還在藝術教育、民間藝文組織、文物修復保存、藝術評論、出版與收藏等領域精益求精,展現了藝術與社會的緊密聯繫。這些出版品以深入淺出的文字、細膩豐富的圖版與鏡頭影像,完整呈現了藝術家們的生命歷程與創作印記。透過藝術家敏銳的觀察與深刻的思考,不僅能感受前輩們對這片土地的情感,也得以在社會的變遷中,窺見其所映照的時代精神,譜寫一部生動的臺灣藝術史,並以此照亮臺灣藝術前行的路徑。

 今年度的出版作品也如過往將廣為贈予各大藝文機構、圖書館與大專院校等;電子版本也將在國立臺灣美術館的出版品官網上架,提供民眾免費下載瀏覽,盼能持續與社會對話,營造一個文化平權的共榮景象。展望未來,國美館期盼能夠持續連結臺灣美術與當代社會,透過2項出版計畫,使臺灣獨特而豐沛的創作能量能獲得廣泛的認識與傳承,為下一個世代開創更廣闊的藝術視野。圖/業者提供

延伸閱讀:【焦點傳媒社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