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儒》誰說中國沒有犀牛?
照片為作者臉書截圖
【聚傳媒楊秉儒專欄】看到很多青暝鳥都說這是假的?中國大陸哪來的犀牛?犀牛不是都在非洲嗎?
其實犀牛在地球上分為4屬5種:非洲大陸上的白犀牛和黑犀牛;亞洲地區則有三種犀牛,分別是體型較大的獨角犀(印度犀牛與瀕臨滅絕的爪哇犀牛)另一種是體型較小,遍體長毛的雙角犀,稱為亞洲毛犀(蘇門答臘犀牛)。中國大陸過去存在著上述三種亞洲犀牛,而影片中的則是屬於雙角犀種的蘇門答臘犀牛。
古代中國大陸有大量犀牛的存在,尤其是在漢朝時期(史料記載)數量更多。從古代中國的犀牛造型工藝品,到現代中國以古時為藍本再加以藝術增進的犀牛造型陶瓷擺設品,都包含着兩種亞洲犀牛:獨角犀和雙角亞洲毛犀的形態造型,證實了中國過去有犀牛的存在。
中國古代的詩詞和民間故事中都有提到犀牛,如唐代李商隱的名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漢書.西域傳下》:「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後宮。」三國時魏人如淳註解曰:「通犀,中央色白,通兩頭。」之所以叫做「通犀」,就是傳說這種犀牛的角中有一條白線,從角尖貫通到腦,感應靈敏。《抱樸子.登涉》中稱:「得真通天犀角三寸以上,刻以為魚,而銜之以入水,水常為人開,方三尺,可得炁息水中。又通天犀角有一白理如綖,有自本徹末,以角盛米置群雞中,雞欲啄之,未至數寸,即驚卻退。故南人或名通天犀為駭雞犀。」李商隱在《無題》一詩中就是引用了這個典故,用犀角「心」中的線,比喻兩個人心靈相通。中國民間故事中的「望月犀牛」、神話故事中龍王太子以犀牛為坐騎,《異苑》、《晉書》卷六十七〈溫嶠列傳〉中提到的「犀照」,敘述若燃點犀牛角,可目睹靈界神怪異象。而「犀照」一詞後來亦用來比喻洞燭幽微,明察事理之意。而中文詞句中的犀利、犀頂龜文、犀顱玉頰、拔犀擢象、如燃犀燭、束貝含犀、一點靈犀…等。足以說明犀牛在古代中國的地位。
中國古代遍地都有象和犀的存在,可是因為被古人認為象牙可製工藝品,犀角可作為藥材,有退熱的功效而加以大量捕殺,最終象和犀逃避人類的捕殺不斷從中原往南遷徙移居,最終在雲南的大片熱帶雨林中停留。
習性群居的亞洲象僥倖能夠在雲南森林中生存至今,然而,習性獨居或兩三頭在一起的犀牛,最終因為人類盗獵犀角而在雲南於1957年(有另一說是在1927年)被射殺而宣告在中國絕種。不過,土地和周邊鄰國接壤達38萬平方公里的雲南省,還保留著面積非常廣大的熱帶雨林,很多都是人迹罕至的,其中仍存活著一些犀牛也不是没有可能;再加上周邊國家的犀牛越界走入雲南森林仍是時常發生的現象,隨著動物保育觀念與作為的提升,說不定有朝一日,犀牛會在雲南重現。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