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專文〉我究竟要看什麼? 在德國科布倫茲

銳傳媒/ 2024.11.28 09:11

〈專文〉我究竟要看什麼? 在德國科布倫茲

 

圖文/許峻源

科布倫茲(德語:Koblenz,德語:[ˈkoːblɛnts] ),德國重要的觀光都市,位於德國萊因蘭-法爾茲邦,莫瑟爾河與萊茵河交匯處。兩河匯流之處,稱德意志角,為當地名勝。2021年人口有113638人,是萊因蘭-法爾茲邦第三大城。僅次於美茵茲、路德維希港,並與特里爾、凱撒斯勞滕共同構成該邦五大中心都市。科布倫茲所在的萊茵峽谷於2002年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2024/10/27中午11:27河輪停泊在科布倫茲(德語:Koblenz)。

看遠方面向萊茵河的大樓,斗大的紅字 ”Koblenzer” , 哦!這是科布倫茲人 一地產? 

在街頭漫步,一家在週日依然門戶大開,店名 “Alt Coblenz” 老科布倫茲「 科」不用 ”K”而用 ”C”,這是法語的科布倫茲,聽說這代表這塊土地曾經是屬於法國人的? 

步行到雄偉的「德意志之角」,筆者半開玩笑的說「不是『德國豬腳』哦!」,原來「角」的意思是因為它在莫瑟爾河(母河)與萊茵河(公河)的交匯處,所以叫「德意志之角」Deutsches Eck。 

座上的主角是德意志帝國首任皇帝威廉一世銅製騎馬雕塑,但它並不是原來的作品,而是1993年9月2日落成的新雕塑,原來的「皇帝」在二戰時被美國的艾森豪將軍(後來當了總統)下令炮兵轟掉了。

在景點的一角釘著一個小標誌,代表這個景點以後的戰爭時不能被摧毀的歐盟協議!? 這代表人類是「野蠻的文明人」的荒謬,戰爭狀態下還能規定那裡不能「摸」嗎?

雕塑旁河岸公園,樹蔭下豎立起三塊柏林圍牆存留的水泥磚,上書「紀念在德國分裂中遇難的人們(1953年6月17日—1989年11月9日)」,還有一個石塊上刻著記念遭受納粹政權殺害的少數民族羅曼人和辛蒂人(Roma und Sinti) 受難紀念碑,提醒德國人勿忘因二戰野蠻戰爭產生的創傷。 

另一塊像豎起拇指的四塊組合的石雕,好像現代藝術雕塑,原來這四塊紅色砂岩旨在像徵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發源地,紀念碑像門戶一樣的說明了該區的開放或通往法國的橋樑。

補注:德文的解釋另有別的意涵https://search.app/5iARynbX5SrJWwCw8

在離「德意志之角」不遠的街道上,一幢很醒目的建物偉然矗立,標名 ”Deutscher Kaiser” 「德國皇帝」,門牆壁畫上有一個男人坐在牆上,手裡拿著一個鐘擺,但鐘擺並不與地面垂直,十分奇特! 

經查證後,有如下的說明:

該建築由科布倫茲市議員 Konrad von Lengenfeld 於 1490 年建造。Lengenfeld 來自法蘭克福,於 1486 年在科布倫茲獲得「公民」身份。這在中世紀是一種特權。倫根菲爾德曾擔任科布倫茲市議員和大主教鑄幣廠長多年。

這棟住宅大樓在面對科布倫茲市過往的所有圍困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猛烈轟炸中倖存下來。2011年,大樓因面臨倒塌風險而不得不關閉並進行翻修。

如果你直接站在莫瑟爾河畔的德國皇帝面前,你會看到住宅塔樓是多麼向右街道傾斜。多年來,這種趨勢越來越強烈,在大規模翻修過程中,住宅大樓的一側增加另一棟建築以提供穩定性。

新部分在風格上適應了住宅大樓,但也具有現代元素,新舊樓面中間,基本上是從新建築到舊建築的過渡,上面有一幅壁畫:一個人坐在牆上,手裡拿著一個鐘擺。這個鐘擺與住宅大樓對齊,你可以用鐘擺來看看「德皇」的傾斜度有多大。 

從這幢「德皇」古樓的長久維護保留,可以感受到德國人對某種「精神」的堅持,或許這就是德國人所謂的 Zeitgeist,英文稱為 Spirit of time,華語叫「時代精神」。

在街角觀賞「吐口水小孩」以及以它為模特兒的下水道蓋板。 

還有吐舌頭老頭的門楣塑像。 

還特地在下午三點五十分去一座即將「廢棄」的建物廣場上等看四點鐘,看門牆上大鐘「報時」,是「吐舌老人」転眼珠吐舌頭。

看到小屁孩吐口水、老頭子瞪眼咧牙,翻眼睛吐舌頭的當下,我的感覺是有點荒謬,和一種不可言諭的蒼涼與無奈!

當庶民老百姓面對封建貴族「無理」的威權統治時,就只能以這種反諷、醜化自己的方式,來抗議並自尋解脫嗎?

令我舒放的是,當我站在市政府廣場仰望當地出生的德國生理學家、海洋生物學家和解剖學家,生理心理學的創始人,實驗生理學之父約翰尼斯·彼得·繆勒(Johannes Peter Müller 1801 - 1858 )的立像時,感受到的文明啟蒙的喜悅。

還有在走訪街道,被「意外」的大雨追趕時,收容我們的教堂,當遠遠看著彩繪玻璃下的「受難者耶穌」,以及雨後走出教堂時,在教會後廊,就近觀望小花園牆壁上的「耶穌」時,所產生的虔敬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