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景真
在我童年的印象中,父親是我們村裏僅有的上過學的人,父親還寫一手好看的毛筆字,在村裏也是個響噹噹的人物。誰家有了紅白之事,需要寫喜聯或挽聯,必會來找我父親。
尤其是臨近年關之時,父親會更忙。
那時候,儘管有印刷的春聯和門畫,還好看,但價格不菲。許多人家都是精打細算過日子,嫌貴,捨不得買,就就去街上買手寫的春聯,這樣也是不錯的。
父親就是看准了這個商機,每逢集,他就會早早地準備好筆墨紙硯,到集市上去賣春聯。
那時,天寒地凍,晨色微明,父親早早起床了,他用平板車把小桌子、小凳子拉到街上。父親的小生意就這樣要開張了。這是令一家人歡欣鼓舞的事。意味著我家拮据的生活會因此得以改善一些了。
集市上時,天雖不大亮,可是街上好的位置被小攤小販們快要占完了,父親只好臨時找個位置,支好小桌和凳子,擺好墨汁和紅紙,一邊裁紙寫字,一邊等顧客來臨。
父親寫出的春聯的內容豐富多樣,既有對家國情懷的深情抒發,也有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如“國泰民安千家樂,家和業興萬事成”表達的是人們對祖國美好明天的美好祝願,對家庭幸福生活的衷心期盼;“春回大地風光好,福滿人間喜事多”,表現的是人們對春天到來、萬物復蘇的喜悅之情;“和順一門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則寄託的是人們對家庭和睦、平安順遂的美好祝願。寫這一類春聯,父親認為,這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彰顯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
父親寫的毛筆字很美觀,有獨特的韻味兒。父親把割成正方形的紅紙的一角向上擺好,判斷好紅紙的中心位置,一筆一畫搭配的勻稱而美觀,三下兩下,橫豎撇捺,一個挺拔秀美的“春”字赫然呈現在紅紙的正中央,墨香四溢,泛著亮光和喜氣。有一些顧客會喜歡父親現場寫的春聯,當剛寫好的春聯字跡未幹時,需要把它放在一邊晾曬幹,等墨蹟完全幹了,再遞到買家手中。如果紅紙上的墨蹟未乾,有一些心急的顧客就趕忙去拿,生怕被別人搶去了,這時字往往會被弄汙,這副春聯也就廢了。所以父親一邊寫,一邊還要提防買家哄搶剛寫好的春聯。這時父親一心關注著春聯,就會忘記寒冷和勞累。可是,一旦身邊的顧客散去,因前期連續不停地書寫,早就累酸了凍僵了的手指開始提醒父親。他就把手攏到嘴邊,向手心裏吹了一口熱氣,讓手指重新靈活起來。接著再為顧客又寫了起來。
不知不覺,太陽早就爬上了樹梢,家家戶戶都該吃早飯了。父親仍然在忙著寫春聯,哪有空回家吃飯呢,他也不舍得為自己買一個燒餅填一填肚子。母親看父親一直沒回家來,就讓我去給父親送飯。一碗熱麵湯,一個玉米麵窩窩頭,裏面夾著一團辣椒,這就是父親的早飯。好在我家離集市並不是太遠,等我把飯交到父親手中時,飯還熱乎著呢!
在父親的薰陶下,我也逐漸愛上了寫春聯的這個傳統習俗。每當春節來臨之際,我都會迫不及待地想要和父親一起寫春聯、貼春聯。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僅感受到了節日的喜慶和溫馨,更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後來,我從農村老家,來到幾十裏外的小城安家工作,為生活瑣事耗去了心力,輕易沒有時間再握起毛筆,春節也不再寫春聯了,過年時也是隨便去買幾張印製精美的門畫春聯貼在家門上。門畫圖案雖然精美,但總覺得少了許多年味。
隨著時間的推移,父親的身體逐漸不如以前了。幾年前,他都已經無法再親自寫春聯了。但是,他依然會堅持親自貼春聯,並且會提前準備好一些他之前寫好的春聯或者購買的精美春聯。他說:“雖然我現在不能寫了,但是貼春聯的傳統不能丟。”
看著父親那略顯佝僂的背影和那雙顫抖的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對不能再寫春聯有一種失落。是呀,中國的傳統文化早就深深根植於父親這一代人的心田上了,父親希望它能一直根深葉茂,萬古長青。然而歲月的風霜一點一點摧殘著父親心田上的常青樹,凋零了他的熱愛和執著,他又怎能不傷感呢?
辛勞一生的父親永遠歇息了。而父親的老屋門上已兩年沒有貼過春聯了。
如今,每當春節來臨之際,我都會想起父親與春聯的故事。那些美好的記憶和溫馨的瞬間,已經成為了我心中最寶貴的財富。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我還會重拾筆墨,繼續傳承和弘揚寫春聯這個傳統習俗,讓更多的年輕人去瞭解和喜愛這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