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4年11月19日,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簽署了一項改變全球戰略平衡的決策,將俄羅斯核武使用門檻降低到對常規武器攻擊的回應範圍內。這一舉措緊隨烏克蘭首次使用美國遠程導彈襲擊俄羅斯目標之後,顯示出莫斯科對西方軍事援助的激烈反應。此舉不僅顯示俄羅斯對核威懾的依賴加劇,也將俄烏戰爭的風險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以下本文將深入探討普丁此舉背後的動機、對美俄及全球安全秩序的衝擊,並分析未來可能的發展路徑。
核武政策的轉變與俄羅斯戰略意圖
普丁的新核武政策首次將核打擊的合法化情境拓展到常規武器的威脅,打破了冷戰後的核武條例平衡。根據克里姆林宮的聲明,俄羅斯此舉是為了應對烏克蘭及其西方盟友「加劇的侵略行為」。值得注意的是,此政策發布的時間點緊隨烏克蘭使用美國提供的遠程導彈襲擊俄國目標後僅數小時。這些導彈大幅擴展了烏克蘭的攻擊範圍,使其能夠直接威脅俄軍的重要設施。
這一政策的形成並非突然之舉。早在2023年,俄羅斯就曾多次暗示可能調整核武政策以應對其戰略壓力。當時,普丁強調核武是「俄羅斯主權與安全的最後保障」。到了2024年,在俄烏戰爭膠著的背景下,莫斯科面對來自北約和烏克蘭的壓力進一步加大,核武政策調整成為其加強威懾與反制的重要工具。
此外,俄羅斯此舉也被視為在國際政治中重新塑造核恐嚇的策略。藉由降低核武使用門檻,普丁不僅向西方傳達了俄羅斯對烏克蘭局勢的不妥協立場,更試圖迫使西方國家重新審視其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策略。
美國對烏政策的挑戰與催化
[caption id="attachment_88866" align="alignnone" width="563"] 美國政府宣布向烏克蘭提供ATACMS(Army Tactical Missile System),此系統射程可達300公里,能有效打擊俄羅斯後方的軍事目標。圖/截自Lockheed Martin 網站[/caption]美國在這場危機中扮演了關鍵角色。近期,拜登政府批准向烏克蘭提供遠程導彈,標誌著美國對烏軍事支持的升級,也直接促成了俄羅斯核政策的調整。這些導彈不僅讓烏克蘭能夠打擊俄軍後方,還使俄方的軍事行動遭受嚴重限制,成為莫斯科反擊的直接理由之一。
然而,普丁的核政策調整並非單純針對遠程導彈,而是對西方整體援助行為的回應。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西方國家對烏克蘭提供了大量武器與經濟支持,其中包括北約情報支援與反攻策略建議,這些舉措使烏克蘭得以在戰場上取得重要進展。俄羅斯因此認為,烏克蘭已成為西方與俄羅斯對抗的代理人,而非單一的戰爭參與者。
儘管如此,俄羅斯的核政策改變帶來的後果是雙重的。一方面,它將俄烏衝突推向更高層級,迫使西方國家重新評估對烏支持策略;另一方面,它也加劇了美國內部圍繞對烏政策的辯論。尤其是在川普(Donald Trump)於2024年重新就任總統後,他是否會延續拜登政府的援助方針仍然是未知數。川普一貫主張削減對烏援助,並優先考慮與俄羅斯的對話路線,這一立場可能徹底改變西方對俄政策的基調。
核武政策的全球影響
[caption id="attachment_88867" align="alignnone" width="640"] 烏克蘭軍隊首度發射英國「暴風影」長程飛彈,攻擊俄羅斯境內軍事目標。西方國家官員表示,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部署北韓部隊,英國政府認為態勢升級,批准烏軍動用「暴風影」巡弋飛彈。MBDA[/caption]普丁降低核武使用門檻的政策,直接影響了全球核武秩序與地緣政治格局。首先,此舉可能引發核武擴散的連鎖效應。北韓作為另一個核武威脅國,很可能以俄羅斯為榜樣進一步降低自身核武使用門檻。若此情況發生,東北亞地區的安全局勢將面臨更大挑戰,南韓(South Korea)與日本的安全壓力也將倍增。
其次,大陸在全球核武議題中的角色也不容忽視。儘管目前大陸對俄羅斯的核政策變化未作明確表態,但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大陸可能利用這一契機在國際談判中爭取更多話語權。同時,若俄羅斯的行動在短期內未受到國際社會的有效制約,大陸可能會考慮在其他地區(例如台海問題)採取更具侵略性的行動,進一步改變亞太地區的安全態勢。
歐洲的困境與應對策略
歐洲在此次危機中面臨的挑戰尤為嚴峻。一方面,歐洲國家作為烏克蘭最直接的支持者,不得不加強對其的軍事與經濟援助;另一方面,俄羅斯核政策的調整讓歐洲的安全形勢變得更加複雜。特別是波羅的海國家與波蘭等俄羅斯周邊國家,不僅需要防範來自俄羅斯的常規威脅,還需準備應對潛在的核打擊風險。
此外,歐洲國家內部的分歧也進一步加劇了政策協調的難度。例如,德國與法國主張通過外交手段緩解危機,而波蘭與波羅的海國家則強烈要求北約加強軍事部署以應對可能的核威脅。這種分歧不僅限制了歐洲的政策靈活性,也為俄羅斯提供了分化西方陣營的機會。
國際社會的未來選擇
面對俄羅斯的新核政策,國際社會需採取更為靈活與全面的應對措施。一方面,聯合國及相關國際機構應加強對俄烏局勢的關注,推動各方回到談判桌上以避免局勢進一步升級;另一方面,北約與西方國家需加強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確保其能夠在戰場上維持基本優勢,同時防止俄羅斯將核政策變化付諸實踐。
此外,國際社會應通過多邊合作加強對核武擴散的監管。例如,聯合國安理會可考慮制定新的國際協議,進一步限制核武使用的合法情境。雖然此類協議的推行難度較大,但若能獲得包括大陸與美國在內的主要核武大國支持,將有助於降低全球核衝突風險。
結語
普丁降低核武使用門檻的政策,無疑是俄烏戰爭進程中的重大轉折點。這一舉措不僅顯示俄羅斯對西方壓力的不妥協態度,也向全球傳達了一個危險信號:核武威脅正逐漸成為國際政治的新常態。未來,國際社會需更加緊密合作,以減緩這一危機對全球和平與安全的深遠影響。只有通過外交與軍事的平衡應對,才能為這場危機尋找一個可持續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