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棟/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上海萬弘中醫門診部(以下稱“萬弘中醫門診部”)地處上海崇明區,是由臺灣中醫張育瑛博士創立的。11月8日,是萬弘中醫門診部開業四周年的日子,為了使更多的民眾進一步瞭解、傳播、弘揚中華醫藥文化,與往年的周年慶一樣,今年11月8日至10日,萬弘中醫門診部為當地民眾進行了3天的義診活動。
這三天正逢週末和雙休日,且天氣晴好,附近的居民三五結對來到了萬弘中醫門診部。 他們一方面來義診現場諮詢「看醫生」; 另一方面也對造福一方百姓的萬弘中醫門診部開業四周年表示慶賀。 張育瑛醫生(以下稱“張醫生”)則帶領她的團隊,在四周年慶中一邊為居民們測量血壓等健康指標,一邊熱心地為他們望、聞、問、切,並給予針對性的醫療和保養建議。
走進張醫生
我與張醫生相識純屬偶然,那是2021年初,因為當年5月21日以「花開中國夢」為主題的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以下簡稱“花博會”)將在上海崇明區舉辦。 作為「花博會」的系列活動之一,「花開兩岸,同心圓夢」滬台交流圖片崇明巡展也將同時在崇明區圖書館舉行。 為了使滬台交流圖片崇明巡展更加接地氣,崇明區台辦決定將近20年來崇明與臺灣交流的部分圖片也作為巡展的一部分。 由此,我受崇明台辦主任林豔華(以下稱“林主任”)的邀請,參與了編輯和製作此次圖片展的籌備工作。
因為崇明台辦委託製作圖片的“意匯傳播”公司就在萬弘中醫門診部的隔壁,所以熱心好客的張醫生獲悉後就過來,問我們有什麼需要説明。 那時經林主任的介紹,我認識了為人忠厚、熱情的張醫生。 儘管我不僅認同和相信中醫,而且也非常喜歡通過中醫治療一些疾病,但因為市區與崇明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在後來的三年時間里就較少與張醫生聯繫。
今年6月份,我夫人突然患了較為嚴重的肩周炎,右手幾乎不能活動,晚上因為疼痛很難入睡,在市區看了幾家醫院但仍不見好轉,甚至有加重的趨勢。 由此給夫人造成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 林主任獲悉后,就推薦我帶夫人到張醫生那裡去就診治療。 10月中旬的一天,對中醫治療較為認同的我和夫人,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從市區驅車100多公里,來到萬弘中醫門診部請張醫生治療。 因為治療需要幾周療程,所以我陪夫人在萬弘中醫門診部進行治療,並在夫人病情逐漸緩解與好轉的過程中,有了近距離與張醫生接觸的時間,以及瞭解萬弘中醫門診部的機會。
從第一大島來到第三大島
張醫生出生於臺灣新竹市,青少年時代在臺灣新北市永和區生活和就學。 一直對中華醫藥和中醫文化非常熱愛和追求的她,大學畢業后就開始走上了學習中醫之路。 剛開始時,她拜臺灣中華脊椎矯正研究中心曹修悌教授為師。 學業有成後張醫生在臺灣慈濟中醫醫院執業10餘年,以後又曾在臺北市開辦中醫診所。 因為中醫的“根”在大陸,所以,隨著兩岸各項交流的日益密切,張醫生決定到大陸來汲取中華醫藥的豐富營養。
2009年起,張醫生重返校園,在上海中醫藥大學修讀碩士、博士課程,接受最新醫學研究成果的“再充電”,並師承全國第一位針灸博士何金森教授。 畢業后她便常駐上海行醫,並於2016年擔任上海瑞東醫院中醫部主任。 長期熱心做社會公益的張醫生,在工作業餘期間,還經常利用公休日和雙休日到上海與浙江等地進行義診。
2016年,張醫生帶領10多名在大陸的台籍中醫開展義診時首次來到了崇明。 此後一段時間,她在假日里分別到崇明的長興鎮、東平鎮、城橋鎮、陳家鎮等地參與集體義診。 在義診的過程中,張醫生深深被這裡優美的風景與淳樸的民風所吸引。 也許是受到崇明和臺灣相通的島嶼文化與情結的影響,也許是面對崇明島醫療資源不足的現狀,張醫生決定紮根崇明生態島,在這裡傳承和發揚中華醫藥文化,用醫術造福一方百姓,並就此與生態島結緣。 自此,翻開了張醫生從中國的第一大島來到第三大島的序幕。
創立萬弘中醫門診部
2016年後,當上海市台辦、上海市台聯,特別是崇明區台辦瞭解到張醫生決定在崇明開辦中醫門診部的想法后,不僅非常支援,而且熱情地為張醫生牽線搭橋,從尋找門診部合適的場地到辦理各種手續,及時説明她解決了創辦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
在崇明區台辦等部門的大力幫助與支援下,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籌備,2020年11月,萬弘中醫門診部正式開門營業。 大堂內,休息區寬敞舒適,價格公示牌清晰醒目; 診療室內,專業設備一應俱全; 藥房裡,各類中藥材琳琅滿目,其中常見常用、價格低廉者居多,但也不乏相對珍貴的中藥材。 當時張醫生說,“為了把門診部開起來,我幾乎掏空了多年的積蓄。” “但在看到門診部開業的那一刻,我感覺一切都值得了。”
當我問起張醫生,中醫門診部為什麼取名為「萬弘」時,她非常認真地告訴我,萬,可意為無數; 弘,則意為弘揚。 我希望所有人都來弘揚博大精深的中華醫藥文化。 所以取名為「萬弘」。 是啊,中醫藥既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也是5000多年文明的結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 數千年來,一株小草治療疾病、一枚銀針帶來健康、一縷藥香跨越古今,中醫在全民健康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們中國的很多患者之所以喜愛看中醫,就是因為其副作用小,療效好,所以深受眾多慢性病患者的歡迎。
正是張醫生將中醫門診部取名為「萬弘」的想法感動了我,我覺得應該將張醫生和萬弘中醫門診部推薦給更多的民眾,並決定將「兩岸融合萬眾一心 弘揚中華醫藥文化」作為本文的標題,這也應該是張醫生將中醫門診部取名為「萬弘」的初心吧。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梅花新聞網原始網址:【張偉棟專欄】兩岸融合萬眾一心 弘揚中華醫藥文化(一)
原始新聞來源 【張偉棟專欄】兩岸融合萬眾一心 弘揚中華醫藥文化(一) 臺灣郵報.